組圖:維也納環城大道年屆150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2015年02月07日訊】2015年,環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內城區,俗稱「戒指路(Ringstraße)」的環城大道迎來了自己150歲的生日。

1857年,奧地利國王法蘭茲.約瑟夫(Franz Joseph Joseph I)下令拆除環城城牆,改建為五十七米寬、總長五公里的環城大道。

1865年5月1日大道建成開放,其後1869至1888年間,當時歐洲最優秀的建築師為環城大道設計建築,一幢幢建築物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著名的環城大街風格(Ringstraßen-Stil)由此誕生。

沿著環城大道,聚集了許多著名而偉大的建築,包括市政廳、奧地利國會大廈、霍夫堡皇家宮殿、自然歷史博物館、藝術史博物館、史蒂芬大教堂和國家歌劇院。

維也納的建築形式充份展現了中世紀、巴洛克時期及現代主義建築三個不同時期的風格,是歷史文化藝術古城的縮影,這是維也納舊城區列入世界遺產最主要原因之一。讓維也納贏得了「建築博覽會」的美譽,也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由丹麥建築師Theophil Freiherr von Hansen設計、建於1872-1873年間的Palais Ephrussi。(JOE KLAMAR/AFP)

建於1872年的Cafe Landtmann。(JOE KLAMAR/AFP)

由德國的Gottfried Semper和奧地利的Karl von Hasenauer設計、完成於1888年的城堡劇院(Burgtheater)。(JOE KLAMAR/AFP)

由德國的Gottfried Semper和奧地利的Karl von Hasenauer設計、完成於1888年的城堡劇院(Burgtheater)。(JOE KLAMAR/AFP)

由德國的Gottfried Semper和奧地利的Karl von Hasenauer設計、完成於1888年的城堡劇院(Burgtheater)。(JOE KLAMAR/AFP)

由丹麥建築師Theophil Freiherr von Hansen設計、建於1874-1883年間的奧地利國會。(JOE KLAMAR/AFP)

由丹麥建築師Theophil Freiherr von Hansen設計、建於1874-1883年間的奧地利國會。(JOE KLAMAR/AFP)

由丹麥建築師Theophil Freiherr von Hansen設計、建於1874-1883年間的奧地利國會。(JOE KLAMAR/AFP)

奧地利的Friedrich von Schmidt設計的維也納市政廳。(JOE KLAMAR/AFP)

奧地利的Friedrich von Schmidt設計的維也納市政廳。(JOE KLAMAR/AFP)

奧地利的Friedrich von Schmidt設計的維也納市政廳。(JOE KLAMAR/AFP)

奧地利的Friedrich von Schmidt設計的維也納市政廳。(JOE KLAMAR/AFP)

責任編輯:卓惠如

相關新聞
暢遊維也納 就從環城大道開始
暢遊維也納 就從環城大道開始
【新紀元】暢遊維也納 就從環城大道開始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