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馬英九遭中共圍城 朝野和解為時已晚

中共藉操控亞洲首富李嘉誠、香港4大家族 即掌握香港 欲循此法控台 但社會貧富懸殊引發港台社運 人民識破其居心不願被收買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總統馬英九2015(民國104)年元旦、除夕,再提社會和解,但在朝野對中共認知出現極大差異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又重提「九二共識」,引發各界反彈。新舊世代間存在的矛盾未解,馬信誓旦旦續推服貿、貨貿,新的爭議又一觸即發。學者認為,根本問題源於中共為獨裁專制體制,台灣民眾不可能接受,若中共體制不改,這問題無解。

太陽花學運後,兩岸政策基本上已推不動,即使馬政府不斷強調服貿利大於弊,但因為香港的雨傘運動,坐實中共根本無法信守承諾。尤其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新任召委,由2014(民國103)年因30秒宣讀將服貿協議送出委員會,進而引發「太陽花學運」的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再度回鍋,外界認為馬政府又想強推服貿。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林文程。(取自中山大學官網)

中共想從服貿、貨貿中得到什麼好處?為何要平白對台灣讓利?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林文程說,「在經濟上給予好處,以換取政治上的目地。」從經貿利益不斷釋出利多、讓步,一定會從政治利益上謀取更多,這也是中共最在乎的部分。

林文程表示,北京對台有一定時程表,包含從服務貿易、貨品貿易,再來是兩岸互設辦事處逐一實施都按表操作。「以經促政」是其慣用手段,以兩岸頻繁經貿關係,自然帶動兩岸政治關係發展。

馬民調每況愈下 中共不抱希望

他透露,自己與中共學者、官員互動後了解,北京本想在馬英九第二任期時,解決各自表述的問題,未料馬民調聲望每況愈下,馬則不敢冒然提出遂中共意向的九二共識,中共也不寄與厚望,很清楚在台灣當前社會氛圍下,即使強推也沒用。他說,北京基本上對國民黨堅持的「各自表述的一個中國」是不滿意的。

中共對台灣經貿策略,可以用古代戰爭最常用的「圍城策略」來看。兩方對戰時,首先把4個主要聯外城門先堵死3個,也就是斷絕台灣與國際上各國發展的經貿關係,不管台灣加入RCEP、TPP、FTA,中共都給予壓力有效阻絕;截斷其他出路,讓台灣對中共經貿依賴加深,台灣就沒有其他退路,「依附中共成唯一選項」。台灣政治關係自然改變,這是中共對台統戰最想看到的情況。

兩岸雙邊貿易,台灣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占總體的26%上下,若經由香港轉出口則高達39.3%,台對中的經貿依賴,遠超過中對台灣,這些事實可就看出,反對過度依賴中共經濟的顧慮是有跡可循,且以極其明顯的現在進行式快速推進。

馬政府在兩岸政策上,認為中國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為了廣大市場寧願犧牲許多應有的考量,卻未看到其內部政治、經濟出現的通膨、泡沫化等危機;而民進黨則認為中國市場只是國際經濟體的一環,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認為,未來民進黨也不會完全杜絕中國市場。

中共欲收買政治菁英 港台社運破其幻想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認為,目的是希望藉由經濟把台灣與中國拉的更緊密,台灣就充分被掌握,透過分配利益的方式讓收買台灣的政治菁英,在政治上更方便操控。

他舉例,例如操控亞洲首富、地產大亨李嘉誠,掌握香港4大家族,基本上就可控制香港,相對台灣也是如此。造成利益分配不均,整個社會貧富懸殊,引發港台雨傘運動、318太陽花學運等大型社會運動,中國對台政策破功,大家已不願意被收買。

馬政府強推服貿,想以最快速度簽訂各種協議,盼在短時間內達到業績,以達成歷史定位;丁樹範說,中韓FTA談了近12年,台灣卻在1年之內想簽訂服貿,兩者一比較就知道大有問題,本身就是不可能任務。

學者:馬談和解為時已晚

馬英九再提社會和解,除了社會對中共認知出現歧異,太陽花學運因反黑箱服貿而起,100多人被起訴,打人的警察至今查不到,在這樣的氛圍下,社會真能和解、朝野真能偋除嫌隙進行合作?

林文程說,馬總統講這話太晚了,早在2008(民國97)年高民意支持度時就該提出落實了,等到快要卸任才提出,現在國民黨內部大部分都認為馬已無所作為,再來提這些朝野合作,為時已晚。

根本問題是源於中共政治、經濟體制屬於獨裁專制,台灣民眾基於民主價值不可能接受,丁樹範認為,要先解決台灣與中國經濟合作的程度,建立明確防火牆,尊重台灣人民意志,才能好好談社會和解的問題。◇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