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记录古迹故事 台大学生成立粉丝团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12日报导】(中央社嘉义县12日电)中正大学历史系学生蓝博瀚,多次成功以个人名义将桃园市建筑提报为历史建筑,并成立粉丝专页,分享在地的古迹故事。

桃园市土生土长的蓝博瀚,从小就对日式建筑充满兴趣,高中时经常骑脚踏车四处拍摄桃园的建筑文化遗产。

当时,桃园市区仅存的民族路桥铁道宿舍被无预警拆除,让他感觉许多人对文化资产的冷漠,于是大学毅然报考历史系所,最后顺利考取中正大学历史系。

他说,“城市就像一本书,老建筑就是一页页的历史记忆”,虽然有时候拆除不可避免,但是书撕掉几页后,就会变得残破不堪。

来到中正大学就读后,蓝博瀚发现嘉义对文化建筑相当重视,居民为了抢救象征日据时代医疗文化缩影的“朴子日新医院”,自筹新台币3000万元买下日新医院作为医疗文化馆,让他非常感动。

他说,看到嘉义居民成立文化保存协会、认股抢救古迹,让他感慨“嘉义可以,桃园为什么不行?”于是,在大一那年,蓝博瀚决定投入保存桃园古迹运动。

蓝博瀚说,中正大学历史系的扎实训练及老师的提点,让他在搜集文史资料库、与地方耆老访谈时渐入佳境。

他靠着天天熬夜阅读、上客家电视台接受专访,经过2年的努力,终于将结合闽南与西式的客家人合院建筑“杨梅道东堂”,以及象征日治历史价值的“桃园警察宿舍”,陆续以个人名义向桃园文化局提报为“暂定古迹”和“法定文化资产”。

除了提报古迹以外,蓝博瀚还以水彩绘成桃园市区古迹地图和明信片,并创立“阳明一街实验工坊”粉丝专页,分享桃园文史与介绍自己出版的文创商品。

蓝博瀚设计的手绘明信片,去年更入选桃园意象升格创意商品,他对文史建筑的热情,不但感动许多人,更打动当初不以为然的父母。

他说,父母亲一开始觉得他以个人名义申报古迹,会影响都市计划中的财团利益,有“挡人财路”的危险,“但这些年来,父母也逐渐理解做这些事的意义。”

不仅如此,由桃园市文化局补助的文创刊物“夭夭”,也邀请蓝博瀚担任建筑专栏编辑,带领读者欣赏桃园的文化资产,共同实践土地关怀。

蓝博瀚表示,未来他还想为桃园写一部完整的发展史,也要将记录古迹故事的触角伸向嘉义、台南等地建筑作品,希望传达对台湾这这块土地的情感与热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