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電動車「夢」計畫 德國人偏愛環保

人氣 135

【大紀元2015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婧德國報導)德國人垃圾分類特別仔細;電池不能和其它垃圾放在一起,要單獨回收;白紙用完一面不要扔,另一面還可以接著用⋯⋯德國人環保意識之強,在世界上首屈一指,這樣的國家,當然不會在有利於環保的電動汽車上落後。

2020年,德國要有100萬輛電動車在大街上奔跑--這就是現在的聯邦政府雄心勃勃的計劃。我們來看看,這意味著甚麼。德國有8000多萬人口,4000多萬輛車。也就是說,5年以後,德國每40輛車中就要有一輛是電動車。

回過頭來看看現實,目前全德各地上路的電動車輛,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都算上,大約有3萬輛。行車執照中,電動車執照僅佔0.07%。也就是說,5年內,電動車數量要暴漲35倍,計劃才能實現。

在歐元危機中讓人意外地保持了一枝獨秀的德國,是否還可以創造一個奇蹟,實現被別人認為只是「夢」的電動車計劃呢?

「宏偉」目標到底變沒變?

可能,默克爾自己心裏也已經開始打鼓了,最起碼,聯邦經濟部沒有以前那麼有底氣了。

日前《世界報》報導,德國政府已經放棄了五年後電動車達到100萬輛的目標。其根據是,德國經濟部在答覆綠黨籍國會議員質詢時,不再提百萬電動車的目標,而只是說,聯邦政府的目標是到了2020年,德國會是全球領先的電動車生產國和重要銷售市場。

因為回答中語焉不詳,避重就輕,所以外界普遍猜測,政府已經看清形勢,悄悄地改變了戰略。

但之後德國經濟部又特地出來澄清,2020年100萬輛車的目標沒有變化。但是,這個目標到底怎麼實現呢?

很酷!汽車像火箭,這是哪家下一代的新車型?都不是,這是1899年的電動汽車。(維基百科)

發佈新法 提供方便措施

為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德國政府2014年9月公佈了一項新法律,賦予電動車一些特權,目的在於鼓勵人們購買。新法律於2015年3月生效,2026年失效。這些方便措施包括:

一、可進入汽車禁區:因為沒有噪聲和污染,所以電動汽車可以進入某些不許汽車進入的區域;

二、免費停車:電動汽車充電站將配備專屬停車位,而且如果停在普通停車位,電動汽車可免停車費;

三、配有特殊標識:為了方便交警執法,電動車牌照與普通汽車牌照不同,而且還會配備特殊標識;

四、專門車道:地方政府可為電動汽車設置專門車道,也可在客觀狀況准許的情況下,准許電動汽車使用公交車道。

該新法律不僅適用於電池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也適用於部份可充電式混合動力車。

新法實行起來困難不少

聽上去這些規定的確給電力車主們帶來一些實惠,但是仔細研究一下新的法律,裡面寫著,各個城市和縣鎮可以在新法的框架下制定自己的條例。

問題是,很多地方不完全同意新法,免費停車位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讓電動私家車使用公共汽車道,這讓很多地方政府不爽。

柏林、漢堡和慕尼黑已經明確表示,公共汽車、出租車和救護車都使用公共汽車道,就已經滿負載了,電動車不能再擠進來了。

方便雖多 但價格無優惠

雖然想推動電動車發展的各方一直在要求政府提供補貼,降低購買電動車的成本,但新法中仍然沒有這一條。

不少專家認為,沒有購車補貼政策,是德國銷量不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中國、法國都有鼓勵民眾購買電動車的補貼政策,而荷蘭和挪威雖然沒有,但在稅收方面給予了很高的優惠,使得中檔車買主可得到數千歐元的補助。而德國雖然多年來這方面呼聲也不少,但出於費用的考慮,至今未能實施。

補助政策的效果顯而易見,美國已有20多萬輛電動汽車,就算把人口因素算進去,美國電動車也比德國多一倍。日本有8.8萬多輛,歐洲是荷蘭和挪威當上了使用電動車的領頭羊,其實這兩個國家自己並不生產電動車。

電動車免稅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法裡的一些方便措施,德國政府還一向鼓勵發展電動汽車,並採取了資助研發和建立充電站、免稅等措施。和用戶利益最有直接關係的就是稅收。從得到機動車執照的第一天開始,電動車就可以得到免稅優惠。只是和荷蘭以及瑞典的稅收優惠無法比。

德國電動車享受優惠多長時間,還要看甚麼時候上的牌照。

如果機動車牌照是在2011年5月18日到2015年12月31日之間頒發的,那麼可以免交十年的機動車稅;

如果機動車牌照是在2016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之間頒發的,那麼可以免交五年的機動車稅;

如果機動車牌照是在2011年5月17日之前頒發的,那麼可以免交五年機動車稅。

為甚麼政府大力推廣電動車

2020年100萬輛電動車在德國的大街小巷上奔跑,這是德國政府的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目前看上去很難完成,但是即使如此,德國政府也不願意輕易鬆口,到底電動車有甚麼優勢,讓政府如何熱衷推廣呢?

一、可改善空氣質量:電動車不需要燃燒汽油或柴油,完全沒有廢氣污染。

二、可減少二氧化碳排量:因為不用燃燒的方式取得動力,所以在路面上行駛時是零排放,但如果用傳統方式取得電力,那麼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但比普通汽車少一半左右,如果用太陽能等新能源,那就真的是零排放了。

三、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從長遠看,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資源是有限的,未來需要倚仗替代能源。電動車具有未來發展的優勢。

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兩個優點

一、能源利用率高,減少燃料費用:電動車可以把將近八成的能源轉化成動力,汽油車只有不到兩成的效率,所以電動車可以減少燃料費用。

二、駕駛環境更寧靜舒適:電動車的馬達不需要經過燃燒推動,所以不會產生很大的震動和噪音,帶來更寧靜舒適的駕駛體驗。

沒錯,這就是充電站——一根不起眼的小柱子就解決問題了。相比之下,加油站巨大的油箱過於笨拙。(維基百科)

為甚麼德國人只看不買

調查顯示,德國車主對電動車疑慮頗多。大部份車主不願買電動車作為家庭用車,而只是將其視為未來發展的趨勢,採取觀望的態度,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四點。

第一、相對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車來說,電動車價格目前還是比較貴。但隨著技術更新,價格問題應該遲早可以解決;

第二、純電動車充一次電後的行程(續航里程)不夠長,純電力車只能達到150公里左右,比如寶馬i3的續航里程為160公里。而傳統動力汽車通常在 200公里以上,最高可達400公里;

第三、不易找到充電站,雖然現在一些大街旁已經開始出現充電站,但與加油站相比,其數量仍然屬於鳳毛麟角這一級別的;

第四、充電時間過長,通常為半個小時。目前已經有新技術,可以讓充電時間大幅縮短,但到市場普遍應用,應該還有一個過程。

瞭解德國社會的最佳途徑——大紀元歐洲生活網。

責任編輯:余平

相關新聞
西門子與沃爾沃攜手 研發電動車
推環保電動車 德市場冷感
德國大眾 今年在斯洛伐克投產電動車
E10汽油引入一年半 德國人仍不接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