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人新移民買房快於專業人士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5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上世紀90年代以來,華人移民數量迅猛增加,而無論他們富裕或貧窮,華人新移民的一大特點就是熱衷於買屋、出租房子和收租。國寶銀行案三個多月的庭審讓大家看到,無論是銀行存款屈指可數的車衣廠員工、餐館工,還是月入僅千元的美甲店員工,都熱衷置產,而且面對數十萬至上百萬的房貸,都能準時還款、從不拖欠銀行。

「新移民一家幾口過來,他們買屋的時間要快過專業人士,買屋置業的能力高於專業人士很多。往往是這樣,這是很少人理解的。」前東方銀行董事、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說,新移民來到美國,如果有經濟能力都會想盡快為自己找到一個安居的「窩」。別看他們打餐館工、衣廠工,大部分的經濟能力往往比年收入十幾萬美元的白領專業人士還「高」。

「以沒有房子的來計算,專業人士兩夫婦帶兩個子女,與低收入的兩夫婦帶兩個子女比較,前者的子女20多歲還在讀大學,雖然有十幾萬收入,但要付稅,家庭開銷大;後者的子女20多歲就出來打工,一家四口個個都有生產能力,拼命地省吃儉用,繳稅給的少,還有退稅,所以他們買屋置業的能力高於專業人士很多。」趙文笙說,加上唐人街很多小企業都是現金交易,「很多人都有不見光的積蓄,當然買房」。
「同時他們房子一到手就開始出租收租。自己住地庫,或蹲在一個爛房子中,很辛苦地節衣縮食,就是為了供房,那個做法和專業白領差得太遠了。一週七天拼命賺錢,一下就能夠給首期。」

而且,大部分中低收入的華人借債還錢,即使沒有信用分數,也很講信用。「主要他有賺錢的能力,當然就不會放棄供了40%頭款的房子。供不起樓的反而是這些(高薪)專業人士或做政府工的,因為他失去一份工,未必能找到一個新工作。不像做外賣餐館,不做這家就做那家。這個專業人士一旦失業這麼容易找工嗎?給人收回房子的其實是無可奈何。」

華人社區作為一個半封閉的小群體,它的信用結構有自己的特點、好處,但亦有風險。例如兄弟姐妹聯手購房,父母也幫助孩子買房子,一些大陸親戚也和美國親戚合伙買房。貸款人只填一個人名,但實際後面幫他供樓的是一家數口。雖然一家人合力把房子買下來了,但「親兄弟」更要「明算賬」,否則到最後一定出事。趙文笙說,聯成公所就常接到求助案,「三兄弟姐妹買一棟樓,買的時候沒有事。現在你結婚我也結婚,吵架來求助的很多,很難搞。」

如今,政府要求整個放貸行業嚴謹把關。趙文笙認為,這其實是在無形中把放貸者推向了那些家境殷實、資質更好的貸款申請者,也使得更大一部分的中低收入家庭離貸款申請越來越遠。而中低收入的華人要想借錢、利用信用來買房,就一定要學會建立信用。而信用分數越高,越能獲得良好的貸款利率。

責任編輯:鐘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