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五大理由顯示中國樓市尚未走出困境

人氣 96

【大紀元2015年06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有外媒日前表示,雖然中國房市銷售在4月份有所回升但中國的市場觀察人士仍舊認為,有五大理由表明房地產市場並未走出困境。

外媒:中國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出困境

據《華爾街日報》6月2日報導,大陸樓市在經歷了16個月中15個月出現下滑的走勢以後,住房銷售額在4月份出現增長,重新燃起了這個市場將會復甦的希望,但是,中國的市場觀察人士依然認為,有五大理由表明房地產市場還沒有走出困境。

第一個原因是庫存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雖然近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產銷售量上升,但二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仍舊處於很高水平,而這些城市在按照建築面積計算的中國住房市場上所佔比例高達90%。

第二個原因是其它數據仍舊顯示出疲弱趨勢。在1到4月份之間,新屋開工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7.3%,而同期房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則放緩至6%,創下六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第三個原因是土地難找;第四個原因是資金可能流向別處。

原因五是整體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工業和製造業的增長速度繼續放緩,再加上外部需求的表現黯淡導致經濟和工資的增長受到了限制。

另據《華夏時報》6月6日報導,中國日前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5歲至49歲的購房主力人口將在今年達到峰值,然後會逐年下降。人口因素對房地產市場的支撐力度正在減弱,樓市中的需求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剛需人口開始減少。近兩年,人口結構的各項指標都出現了拐點,中國勞動力人口、城鎮人口及婚齡人口的變化共同促成房地產在長週期上出現向下拐點。隨著推動房地產繁榮的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中國樓市未來幾年或難以擺脫「大拐點」的命運。

為刺激樓市 30多省市鬆綁住房公積金

為了刺激萎靡不振的樓市,從6月1日開始,大陸30多個省市鬆綁住房公積金,有的城市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提取政策,取消了首付比例在購房面積方面的差別化規定;有的城市提高了貸款額度。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公積金的貸款利率相當於商業貸款利率的6.8折,對於市場有直接的刺激影響。

張大偉稱:「公積金房貸政策的集中調整代表了第四輪房地產刺激政策開始繼續升級,預計後期,更多的樓市救市政策會繼續出台。但因為各地市場目前庫存壓力不同,刺激政策對一、二線城市影響較大,三、四線城市整體降溫的趨勢依然難以改變。」

房地產商:樓市繁榮結束 日子難過

上個星期,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綠地董事長張玉良、萬科總裁郁亮、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任志強、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等地產大佬們發起成立一個叫做房地產眾籌聯盟的組織,以期實現拿地眾籌。但是,這種抱團在圈內被評論為「眾愁」。

據騰訊財經6月6日消息,一家研究機構在統計了96家上市房企2014年的年報後得出結論,A股房企整體淨利增速大幅放緩。去年,雖然虧損的開發商只有15家,但多達71家房企的業績出現了下滑,占比近半。

2015年第一季新開工數量同比下降23%,顯示供應收縮。2015年3月房地產投資增速降至不到10%的水平,為2009年以來最低。

高庫存、銷售回籠慢、高負債的境況迫使一些企業不得不進行裁員,以雅居樂為例,這家在過去5年成長迅速的房地產商對除營銷部門外,工程、行政、預算、合同、財務等部門大規模裁員,裁員幅度超50%。

5月28日,在香港一個六星級酒店發佈的《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論壇上,二百多位來自大陸的房地產巨頭等聚首一堂。大陸房地產巨頭、朗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田明去年曾經表示,大陸房地產拐點已到,並預期未來二至三年,約三分之一的大陸發展商或因資金斷裂等多種原因被淘汰。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任、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今年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房地產業洗牌加速,前幾年三百家房地產業上市公司,現在只剩不足二百家,五年間超過一百家A股涉房企業,退出房地產業務。」即逾三分之一的房地產上市企業已經退出。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綠城陷困境 暴露中國樓市繁華背後風險
2012 輸不起的中國樓市 北京陷入困境
瑞信料明年大陸樓市跌10%
大陸經濟孕危機  專家預測2015房價大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