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突破舊思維 台國史館出版抗戰史新編

人氣: 5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9日電)突破舊思維及國共爭鬥,國史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以3年時間,邀請國內多名現代史學者,運用新的史料,完成「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成為近年首部以中文出版的抗戰史巨作。

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國史館從民國102年開始推動「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編撰計畫,邀請國內50多名現代史學者在3年內完成一部6冊、以新格局、新方向、新史料、新成果、新議題、新領域、新觀點及新詮釋,整體敘述抗戰史的學術專著。

國史館館長呂芳上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有關抗戰史的研究很早,如1973年吳湘湘出版的「第二次中日戰爭史」、1981年秦孝儀主編的「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及國防部編印的幾套國軍戰史等,但距今已至少有20年以上。

呂芳上表示,近年隨著史料大量開放、學術研究自由,以及上世紀90年代後,西方國家如米德教授的「被遺忘的盟友」及中國大陸學者開始對中國戰場進行翻案研究一言堂的局面慢慢被打破,但迄今仍未出現較為全面且不具意識形態的抗戰史論著,因此重新檢視抗戰的歷史意義、重寫抗戰史,變成為學界的共識。

呂芳上指出,今年除了國史館推出「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等都有大規模的抗戰史編撰計畫,但都還未出版,使得國史館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成為近幾十年來第一部以中文出版的抗戰史。

呂芳上說,「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突破舊有的思維及禁忌,擺脫狹隘的民族主義本位、國共鬥爭及道德史觀,採用新開放的史料,如蔣中正日記及軍統局檔案等,從客觀、寬容的國際角度檢討抗戰的歷史,完整貼近真實,比以往的抗戰史更具人性,更重視人與戰爭的關係。

另外,呂芳上指出,「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不同於傳統的抗戰史研究,將敘述的範圍擴大,並延伸討論抗戰對戰後國內政局及國際情勢發展的影響,也不僅只著重在討論軍事作戰,還兼論戰時建設、全民動員、社會變遷、及對外關係,不僅對國共問題持平而論,最特別的還是探討了過去沒辦法討論的議題,如附日政權與淪陷區的狀況,甚至是漢奸的心態問題。

呂芳上說,「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要呈現的不是一部單純敘述戰爭的歷史,且抗日戰爭也並非是一場已走入歷史的戰爭,至今仍有戰爭遺留問題其看法分歧的情況存在,期盼國史館的「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能成為過去歷史的紀錄與時代的見證、現在與國內外學界對話和交流的平台,以及未來更多新研究、新著作的踏腳石。

國史館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一共6冊,共分為和戰抉擇、軍事作戰、全民抗戰、戰實社會、對外關係及戰後中國等6大主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