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國生孩子比中國貴30倍?

簡單對比費用不可取  

人氣: 1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5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紐約報導)吳女士,34歲,懷孕9個月時,晚上12點羊水破裂,用救護車送往最近的醫院,於當日2:00順產誕下一女嬰, 8磅重,母女平安。住院3天後回家,一個月後收到醫院寄來的9,600美元的賬單。這筆天價賬單可讓吳女士一家發了愁。

美醫療費是中國的30倍

在美生孩子都得上醫院,這已成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美約有400萬例分娩住院記錄。分娩後,產婦和新生兒一般需要留院觀察48小時以上方可出院。

「這是第二胎,跟第一胎的生產情況像極了。第一胎也是羊水破裂、救護車送醫,順產。在國內二甲醫院呆了5天後才回家,結算時一共花了4,600元(相當於286美元)。」吳女士表示美國的醫療費太嚇人了,是中國的30幾倍。

這幾年美國的醫療成本費用呈螺旋式地上升,光2013年的分娩成本就比1996年增長了2倍。而且醫院接生孩子(分娩的醫療處理流程)已經標準化,但是每家醫院之間的收費也有很大差異。

醫院間收費也有很大差異

耶魯大學醫學院婦產和生殖科學院助理教授徐曉(Xiao Xu)在對全美463家醫院、近27.5萬例低風險分娩案例的分析之後,發現在美國生孩子的(醫院)成本存在著巨大差異。

同樣的低風險陰道分娩,最少的是1,200美元,最多的可以到12,000美元;而剖腹產的成本則介於1,249與13,688之間。該研究發表在健康事務雜誌(health Affairs)2015年七月刊上。

「分娩護理很複雜,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很特殊。因為醫療護理通常只護理一個(病)人,但是分娩時需要考慮兩個人,所以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響質量和成本。」徐曉在接受CBS電視台採訪時說。

從數據分析上看,分娩成本高的醫院通常表現為:白卡(保險)覆蓋分娩比重低、分娩容積量少、住院時間長、位於郊區的醫院、非聯邦政府或非營利性醫院這五個特徵。

保險買單 分娩費用全免

分娩和新生兒護理作為美國醫院最大的一筆收入,這筆費用一般由大多數商業保險公司以及州白卡計劃支付,從1996年以來累計分娩相關的醫療成本已超過500億美元。

因吳女士收入低,符合申請州白卡計劃的條件,所以分娩的天價賬單都由州白卡計劃支付,吳女士沒有自掏腰包。她表示,不能簡單對比費用,得全面看待美國的醫療體系。

「剛接到賬單,嚇得腿都哆嗦;沒想到美國這麼照顧窮人,生孩子沒花一分錢,說給(國內)家人聽都不相信。」

大多數商業保險和白卡計劃都涵蓋產前檢查、分娩以及新生兒護理的費用,只要在美國境內,有無身份的孕婦都可以申請這類保險計劃。

醫療條件和服務質量不可比

(圖/Fotolia)

除了保險支付分娩費用外,美國和中國的醫療條件和服務質量也不存在可比性。「在國內,因產婦多,一間病房擠了四張病床,加上嬰兒床、家屬,每天屋子裡最少12個人,空氣很不好,還特別吵吵,休息不了。」

而在美國,產婦都是單人病房,有較私密的空間,並帶有獨立的淋浴衛生間,病房裡還有沙發、桌椅、電視。可以自己帶孩子,要是覺得累、休息不好,請護士看管孩子也可以。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個娃每次從護士那回來都好像很委屈,嘟噥著嘴;第二個娃每次回來都睡得香香的,瞧護士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吳女士抱著剛出生的女兒,指著旁邊蹦來蹦去玩的兒子,笑著說。

責任編輯:麗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