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深度

作者:Jasmine
font print 人氣: 113
【字號】    
   標籤: tags: ,

我有位好朋友,是文學博士。她性格豁達,不計小事,對各種問題都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經常說,在我們圈子裡,她是屬於很有思想的那種。

前段時間,聊天時說到自己對專業和事業的選擇,想不到她卻說,選擇文學,自己「腸子都悔青了」。我笑,問她,研究文學不是挺好嘛,了解那麼多經典作品,隨時可以信手拈來,給人上一課。朋友也笑,給我講她當時選專業時的事。

她當初數理化成績都非常好,老師家長都希望她選個理工專業,將來肯定有所作為。但她很堅決,告訴他們:「我要有思想。」就這樣,她選了自己熱愛的文學。今天,想起當時的毅然決然,朋友說,那時腦子定是進了大米粥。

這些年來,知識積累了很多很多,思想也沉澱了很多很多。只是,與同齡的學其它專業的朋友同學比,發現缺了物質上的回報。學其它專業的,職稱升得更快,賺錢更多,生活更風光。

我寬慰朋友說,她實現了自己當初的目標,她現在真的很有思想。朋友自嘲,說:「我除了思想,一無所有……」

說笑過後,我忍不住想,年輕的時候都很看重身份、地位、生活的優越,但是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並不是這些。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篇文章,評價《崑崙奴》中的人物。書中的老奴,雖然身份卑微,但因為對主人一片赤誠、不為名利、有勇有謀、有擔當而給人留下了更好的印象,遠遠超過身居高位、家世顯赫卻畏首畏尾、只求自保的主人。

如此說來,理智評價旁人時,我們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胸懷和思想的深度。而看自己時,眼光卻容易變得狹隘,而更注重看似能夠光耀一時最終卻註定是虛幻一場的物質所得。如果能找清楚什麼更重要,少花些心思在那些不必要的事情上,生活中定會少了許多煩惱,而自身也能真正提升高度吧。

──轉載自新三才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接到在國內教書的朋友給我寄來的一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一塊印發的一個文件。這個文件的題目是『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報告分七個部分。
  • 鑑於德國境內有一些青年容易受IS(伊斯蘭國)蠱惑產生偏激的思想,甚至意欲前往敘利亞成為激進的極端份子,德國一些非營利組織嘗試將其感化新納粹極端份子重返社會的經驗,應用於感化IS極端思想的青年,初具成效。
  • 就在網絡熱炒2015公務員跳槽新趨勢時,「學而優則仕」,大學校長走馬燈高昇,無疑又成為中國高校另一番風景。最近傳出的消息是,陳吉林高調擔任環保部長,清華校長空缺了兩月後近日由邱勇接任,陳吉林清華在位只有37個月,成為清華歷史上任期最短校長。而北京大學王恩哥榮升中科院高官,林建華調任北大校長,王恩哥任期更短,只有22個月,也是1978年以來任期最短的北大校長。
  • 四月六日,標題為《央視名嘴畢福劍酒後歪歌調侃毛澤東引非議》的視頻引起微博網友廣泛關注。視頻顯示,畢福劍在一個飯局上,唱《智取威虎山》中《我是工農子弟兵》這一曲目時,唱一句點評一句,語帶譏諷、調侃。例如,唱到「要消滅反動派改地換天」時,畢福劍點評道「能打過人家」?唱「改地換天幾十年,鬧革命南北轉輾」後,點評說:「哦,夠辛苦的。」特別是唱到「共產黨毛主席」時,畢福劍還加了一句髒話:「哎可別提那個老××了,可把我們害苦了。」唱到最後一句「人民的軍隊與人民共患難,到這裡為的是掃平威虎山」時,畢福劍點評:「吹××吧!」
  • (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臺灣擁有獨特的魅力和美麗的風光。為持續推廣臺灣觀光,吸引更多美國旅客前往臺灣,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局長謝謂君,親自帶領臺灣觀光推廣團赴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三大城市推廣。4月23日傍晚,推廣團在洛杉磯環球影城希爾頓酒店舉辦推廣活動,來自臺灣的8家旅行社及5家飯店組成的推廣團,向來賓介紹了臺灣各種特色旅遊項目。
  • 2015年5月4日晚,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大邱壽城藝術中心的第三場演出,律師金尚浩觀賞之後表示,神韻啟迪了他的思想,「促使我對人生重新進行思考。」
  • 日幣大貶,遊日正夯。根據統計,今年4月訪日遊客達176萬4700人次,創下歷史新高,也有越來越多遊客深入2線城市,鄉村旅館訂房成長率達30%。
  • (大紀元美國休斯頓工商報導)男人的深度,是一種生命的厚度,就像是璞玉,不經過打磨¬就不會呈現盈潤光澤。他十年磨一劍,從毛頭小夥到深度男人,歷經無數坎坷和磨礪,終於脫胎換骨! 他不會過多的沉淪與憂鬱,他總是克服困難、揮手向前,義無反顧 。
  • 蘇格拉底在逐漸喚醒人心時,也揭露了人性中的卑劣,招致一些人的嫉恨,被雅典法庭處以死刑。盡管他曾向陪審團保證他的所言所行,全是為了雅典的福祉,既使如此,依然判他有罪。
  • 關於「中國政府全球最富」的說法這幾年一直在網上流傳,多數為論壇、博客文章,其中不乏有分量的人,比如何清漣、陳志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