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中國信貸/GDP比率達全球最高

人氣 1877

【大紀元2015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週日(9月13日)發布的報告表示,中國的信貸/GDP比率達到全球最高水平,並且暗示一場銀行危機即將到來。

中國的信貸/GDP比達全球最高水平

彭博社報導說,信貸/GDP比率可以用來衡量私人企業信貸偏離長期趨勢的程度。BIS說該比例在中國達到25.4%。這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土耳其為16.6%,巴西為15.7%。

從歷史上來看,一個國家如果信貸/GDP比率高於10%的閾值就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在三年內發生 「銀行嚴重經營壓力(serious banking strains)」。

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通過大量借貸挺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但是隨著增長消褪,借款企業在掙扎應對堆積如山的壞帳。中共上個月令人震驚的貶值人民幣攪亂全球市場。人們擔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放緩在加深。

中國的風險是中國創紀錄的17.6萬億元人民幣(2.8萬億美元)借貸熱潮的遺產。中國第一季度不良貸款攀升到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達到9,825億元人民幣。

就像中國一樣,印尼、新加坡、泰國的信貸/GDP比率也超過10%,因此容易遭遇銀行經營壓力。

5,600萬新交易帳戶預示了中國股市崩盤

CNBC引述國際清算銀行說,在中國股市崩潰之前不久,隨著新散戶蜂擁而入,在今年六月中國股市的交易量達到去年同期的六倍。當後人書寫2015年中國股市恐慌歷史的時候,上半年開設的5,600萬新交易帳戶可能被視為危機到來之前的一個警訊。

根據BIS週日發布的報告,在截至6月12日的一個月內,隨著散戶湧入,中國股市成交量超過了美國股市。這個交易量預示了稍後發生的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動盪。

擔憂中國經濟遠比官方統計顯示的更虛弱

BIS說,人們對中國和新興市場的擔憂繼續拖累投資者。新興經濟體今年上半年融資放緩暗示進一步的動盪將來臨。根據BIS統計,在今年第一季度對新興市場的銀行借貸萎縮了520億美元。

BIS首席經濟學家克勞迪奧‧伯里奧說:「我們不是看到一個孤立的地震,而是斷層帶上多年積累的壓力的釋放。」

圍繞中國的投資擔憂大多數集中於中國經濟比官方統計顯示的遠遠更加虛弱,並且這種擔憂因為央行最近的行動而得到證實。

BIS聲明說,中國的事態發展加上希臘談判,損害了投資者信心,拖累了全球資產價格。商品價格、新興經濟體股市和匯率疲軟的惡性循環導致發達經濟體股市的不安。#

責任編輯:孫蕓

相關新聞
國際清算銀行:全球金融業虧損尚未止血
國際清算銀行︰次貸嚴重性被高估
報告:銀行把資金從美國轉往歐洲
國際清算銀行決加強銀行法規與監理制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