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少數族裔媒體:影響大 生存難

讀者群佔全市人口一半 市府廣告僅拿到13%

人氣: 1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在紐約,近40%的居民出生於國外,180萬的居民人口很少、或者不說英文,少數族裔媒體在信息傳播上扮演著特殊重要的作用。紐約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局局長Nisha Agarwal昨天(1月27日)在「少數族裔媒體聽證會」上說,紐約有大約270份少數族裔報紙,讀者量高達450萬人,超過紐約市現有人口(830萬)的一半。這還沒算少數族裔電視臺、廣播電臺的受眾。

少數族裔媒體的新聞影響力

「當地的移民社區大多需要通過本民族的媒體,獲取信息。」主持聽證會的市議會移民事務委員會主席萬齊家(Carlos Menchaca)說,移民們通過自己民族的媒體,獲取關於故土和所在的美國社區信息,對自己語種的媒體有非常高的忠誠度和信任度,也需要靠本語種的媒體來表達自己的聲音。

紐約市立大學下屬的少數族裔與社區媒體中心共同主任潘娜(Karen Pennar)做證指出,不少的少數族裔媒體以紐約為總部,他們的受眾往往覆蓋很大的區域或全國,同時建有網站,讀者群的覆蓋面更廣。

市議員顧雅明說,相比於西方主流媒體,華文報紙對華人社區的報導更全面、更細緻、更有深度,在報導當地居民關心的話題上,和對社區的文化了解上,少數族裔媒體有獨特的優勢。

他進一步舉例說,在法拉盛華人和韓國人聚集區,西方主流的英文報如果賣出一份,當地的華文報紙加起來「一天就能賣出200份」,是英文大報的200倍,這就是少數族裔媒體看得見、摸得著的新聞影響力。

「最缺的就是資源」

純粹靠私人集資,在缺少政府廣告支持、信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些少數族裔媒體為本語種的民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服務,發揮著巨大的影響,背後卻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少數族裔辦媒體就像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行駛,和Mom & Pop Shop (老媽老爹開的小店舖)差不多,我們就像是媒體市場中的小店鋪,以服務街坊為主,熟人熟面,與社區同聲同氣。往往是記者、編輯、攝影、攝像、銷售身兼多職,最缺的就是資源。」Afrikanspot.com網站的創辦人坎貝爾 (Isseu Diouf Campbell)作證說。

「我們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援、廣告收入,也沒有得到市政府的足夠尊重。」坎貝爾說,很多時候,市政有危急事情時,很快都能找到少數族裔媒體,把消息免費「廣而告之」出去,一旦談及下廣告,則裝聾作啞起來,「好像不知道你這家少數族裔媒體的存在」。

來自《星島日報》的周靜然作證說,早年華文媒體往往採訪不到第一手的市政新聞,或是因為少數族裔媒體而遭到冷遇。

少數族裔與社區媒體中心共同主任潘娜說,少數族裔媒體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幫助,能夠與市府專門處理少數族裔媒體事務的專員直接聯系,了解第一手資料;市府的公共信息儘量翻譯成多語種,而不僅僅是英文;加大廣告贊助比例。

全部少數族裔媒體僅占13%廣告費

根據市主計長斯靜格和布碌崙區長亞當(Eric L. Adams)的聯合調查,2013~2015年,紐約市政府的廣告花費超過2,000萬美元,其中只有12.7%流向少數族裔媒體。「但是,這些媒體的手中卻有至少1/3的紐約市人口。只有一家西班牙語媒體El Diario晉升到前十家媒體排名,獲得市政府比較多的廣告費。這實在是太少了。」亞當說。

根據這份報告,80%的政府廣告流向《紐約每日新聞》、《紐約郵報》、《紐約大都會報(Metro NY)》、《紐約晨報(am NY)》和《紐約時報》。華文媒體2015年從市府獲得的廣告收入總共只有27萬6千多元,過去三年合共47萬美元,僅佔市府三年所花的2,000萬廣告費的2%。

報告還指,2015年市政府給少數族裔媒體的「非工作招聘類」廣告費增加到21.9%的比例,但是關於政府職位空缺的廣告類,只有4.6%下給了少數族裔媒體。

基於此,市議員顧雅明表示,少數族裔媒體在讀者群中的影響力與它們分得的政府廣告收入「不成比例」,政府的服務和信息要想滲透到全市,就要扭轉偏見,必須對少數族裔媒體有更多的投入,從而與它們緊密相連的讀者群建立關聯。

布碌崙區長也敦促市議會每個季度檢查廣告預算的流向,從新檢視、修訂刊登廣告的規則,務求讓政府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遞到社區,「我們不能等到年底再發現問題。」

紐約市長辦公室移民事務局局長Nisha Agarwal表示,白思豪上任後,已經將少數族裔媒體的廣告比例增加到20%,從今年三月份開始,他們將培訓市府的廣告代理公司,與各族裔媒體有更多的互動。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