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啟智中心助身障圓夢 造永續就業職場

啟智技藝訓練中心的快樂麵包「員工」。(啟智中心/提供)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建霖台灣桃園報導)1977年成立的桃園市中壢區啟智技藝訓練中心,將邁向第40年,為身心障礙者打造永續經營的工作環境,是全國最具歷史的身心障礙者技能訓練社福機構之一,中心希望幫助身心障礙者圓夢,讓他們活得更有價值,用自己的雙手烘焙出道地的歐美工藝麵包與傳統的台式麵包,用無比的耐心,學習高難度且複雜的烘焙技術;用真誠的微笑,接待每一位顧客,每一位關心的人;透過十字路口咖啡,找到了幸福,享受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成就感。

啟智中心公關組長杜明君指出,漫長的40年中,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提供智能障礙者各種職能訓練,包括早期的棉被、IC電子板代工等。不過鑑於當今產業外移,「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決定走入餐飲、烘焙市場,2002年成立販售自製烘焙品、咖啡、簡餐的咖啡屋(後改為咖啡麵包坊),作為發展社會企業的起點;2005年進一步成立庇護工場,除可提供更多智能障礙者工作機會,也可販售中心所屬機構製造之高品質烘焙麵包、咖啡等,提供消費者道地歐美式美食的精緻服務。

中心初衷  為原民服務

已故的創辦人李林樹原本是教育工作者,也以傳福音為一生志業,他曾在新竹五峰鄉及尖石鄉的高山部落擔任小學校長,當地原住民因為喜愛校長課後教唱的詩歌,常在夜晚持火把來聚會,黑暗中火炬的光與熱,點燃他為原住民服務的心。當時原住民青年謀生不易,經常以酒度日,於是李林樹開始成立山地習藝所,幫助原住民學習一技之長,並持續把福音傳到深山,直到辭去教職。

離開山地鄉後,李林樹有次陪同教友探望住在療養院的智能障礙孩子,當時該院收容年齡限15歲以下,他擔憂孩子長大後該何去何從,於是決定將原本家族在中壢育英路開設的幼稚園,轉變為收容成年智障者的家園,雖然面臨家族反對,但李林樹仍堅持照顧弱小的心願。

在早期相關政策及照顧機構不足的情況下,中壢服務區很快的從10幾位住民開始,一傳十,十傳百,短短10年間增加至300多位,39年來,啟智中心的服務也從住宿拓展至職業訓練、休閒及復健療育等多元面向。李林樹於2011年辭世,啟智中心由下一代及專業同工傳承下來,繼續實踐他的理念。

「因材施教,啟發智能」為宗旨

啟智技藝訓練中心執行祕書李施德(左)關心身心障礙者馬場。(啟智中心/提供)
啟智技藝訓練中心執行祕書李施德(左)關心身心障礙者馬場。(啟智中心/提供)

啟智技藝訓練中心執行祕書李施德指出,取名「啟智」,乃因1977年創辦人李林樹以「因材施教,啟發智能」為宗旨,將組織定名為「啟智技藝訓練中心」,並於1988年向內政部辦理財團法人登記,「啟智」一詞,是由李林樹所創始的,隨著收容人數越來越多,啟智中心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到中壢搭計程車,只要告訴司機「到啟智中心」,司機就會準確的載到位於育英路的服務區。

李施德表示,沒想到「啟智」後來成為台灣心智障礙服務的法定用詞,普遍使用如○○啟智中心、○○啟智學校等,這個意外的發展,反而使啟智技藝訓練中心成了「沒有名字」的組織;另一方面,外國朋友看到組織直譯的英文「Vocational Training Center for the Intellectually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也難以理解這個組織為何沒有名字?

由於已經是40年老招牌,因此先將英文名改為「Qi Zhi Vocational Training Center」,以音譯「啟智」=「Qi Zhi」作為中心英文名字,當2011年創辦人過世後,更不捨他所啟動的服務名稱被更改,於是決定繼續使用「啟智」;2013年,服務35年來發行的定期刊物也定名為《啟智季刊》,以延續創辦人服務心智障礙者的理念。

啟智技藝訓練中心  推動終身學習

該中心依據個人「生活品質」之八大領域,發展社區化居住及常態化就業服務,並推動終身學習,期盼能達成讓服務對象獲得豐富生命的目標。

(啟智中心/提供)
(啟智中心/提供)

啟智以智能及發展障礙、多重障礙者為主,中心以個人生活品質為中心,推動台灣社區化、正常化服務之歷程。

走向專業化 服務更具質的提升

在啟智中心服務21年,擔任日間托育暨住宿服務中心主任的葉秀美指出,啟智教育不是只有機構收容,1985年中心承租華夏一村試做社區居住。同年美國夏洛克博士(Dr.Robert L Schalock)來台演講「全面社區化的服務方案」,啟智中心因而導入社區化服務。全村共分為三院區,由機構式住宿,團體家庭式、社區居住型組成,以走向社區,讓院民學會生活體驗,過著正常社區化生活為目標。2002年向內政部申請設立社區化住宿型機構,即「南園家」,次年南園家社區完工後,卻遭遇居民激烈抗爭,引起全國關注弱勢者居住權,2005年才平和落幕,服務對象順利入住。目前一個家服務6人,依社區居住方案模式提供支持服務。

為解決中壢服務區人數過多的情形,創辦人將座落於楊梅的3筆土地捐贈予中心,籌設專收重度智障者之機構—楊梅服務區。1988年、1995年相繼參訪德國、日本的社區化服務後,決定嘗試發展各種工作活動。

為豐富服務使用者的休閒生活,現任董事長李崇信在1998年將育英院區旁空地重新整理,設置第一座專為身心障礙者服務的馬場,並培養專業馬術人員以培訓選手,2003年參加特殊奧運,是東南亞唯一的參賽國家,2004年發展馬匹輔助教育及復健服務,2012年也結合體適能服務。

提供就業機會  展現一己之力

葉秀美主任(右)指導麵包如何擺飾。(陳建霖/大紀元)
葉秀美主任(右)指導麵包如何擺飾。(陳建霖/大紀元)

2002年成立「十字路口咖啡屋」,2005年桃園縣政府委託於縣府設立庇護商店─「縣府小站」,提供身障青年就業機會。2012年成立核心團隊、研究發展部門及終身學習學苑,使工作人員、服務對象、乃至其家人都能共同學習,並參與組織發展推動。幾年來,桃園市政府也陸續委託辦理恆愛身心障礙者日間托育暨住宿服務中心、桃園市綜合性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行政管理中心、日間作業設施、北區社區資源及生活重建中心等。

葉秀美將一生青春奉獻給啟智教育,她發現個案能否成長取決於家長,家長若不支持,甚至過分不捨與溺愛,反而讓孩子無法成長;而在社區居住方案實施時,居民的反對讓她也覺得無奈。國內推動長照2.0,葉秀美認為是很值得期待的政策,因為智障者、身障者、自閉症者在未老化前,雖然收容機構不少,但大家對比較不好照顧者仍是能推就推,擔心不好照顧又容易出狀況,讓這些邊緣人過得更是辛苦。

葉秀美對國內不少關懷自閉症「肯納兒」的組織給於肯定,希望大家多給予不幸的弱勢者關懷;至於自己,也一定秉持中心願景,使身心障礙者藉著社區化居住以及就業服務,體驗到融入社會的美好,享受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的成就感,進而活出身心均衡發展的豐富生命,能體現身心障礙者的珍貴價值,她說:「會一直走下去,直到退休日。」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