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可樂娜不堪負荷 民代籲降低區劃密度

房屋改建後人口增長較快 學校超負荷 民代希望保持一家庭兩家庭住房

州眾議員莫亞(Francisco P. Moya,前者發言者)、國會議員克勞利(Joseph Crowley,後中)、州參議員佩羅塔(Jose Peralta,後右一)和皇后区第四社區委員會經理Christian Cassagnol(後左一)在可樂娜第16小學拖車教室前召開記者會,呼籲降低該區密度。 (林丹/大紀元)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16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近年可樂娜地區(Corona)有不少一家庭或兩家庭的房子改建為多家庭房子或多層高樓,可樂娜地區的人口增長較快,造成學校過度擁擠,同時,交通、停車、衛生等設施亦難以負荷,引發民代擔憂。

昨(17日),州眾議員莫亞(Francisco P. Moya)聯同國會議員克勞利(Joseph Crowley)、州參議員佩羅塔(Jose Peralta)和皇后區第四社區委員會經理Christian Cassagnol,在皇后區可樂娜地區第16小學拖車教室前,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紐約市降低南可樂娜地區現時的區劃密度。

由於校舍不敷,可樂娜地區公立第16小學的部分學生只能到拖車教室上課。
由於校舍不敷,可樂娜地區公立第16小學的部分學生只能到拖車教室上課。(林丹/大紀元)

州眾議員莫亞表示,根據人口普查,可樂娜的人口增加了3.3%,南可樂娜地區的發展超越了社區負荷,從學校的超容就可見一斑,如公立第16小學、第19小學、第28小學現時的學生人數都分別達到了可承載量的144%、140%、178%。

莫亞指出,由於現時的規劃允許一家庭或兩家庭的房子被拆除建多家庭的房子,帶來學生湧入空間有限的學校。他指出,要把南可樂娜地區的住宅規劃密度從現時的R5(A)(B)或R6(B),降低到更低密度的區劃,以限制該地區的人口密度,限制該地區的房子改建多層高樓。

根據紐約市區劃條例,在紐約,R1到R5稱為低密度區,R6到R10稱為中高密度區。可樂娜地區的R5(A)(B)或R6(B)接近或處於中高密度。

莫亞說:「這個社區不能吸收這麼迅速增長的人口,最後的結果卻要讓學生來承受。我們的學校容量超負荷,迫使學生擠進不安全的拖車教室,冬天凍得像冰箱,夏天熱得像烤爐。」

國會眾議員克勞利說,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根本跟不上人口的發展,不僅學校超容,途徑此地的地鐵7號線高峰容量達97%,而且社區的清潔、停車等設施的承受力,都與人口的增長不相適應。今年是紐約市區劃法頒布100週年,紐約市1961年对區劃法進行修訂迄今已逾50年,減低該地區密度,可提升教育質量,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州參議員佩羅塔表示,143小學建設時設計容納900個學生,但2008-09學年招收了1,284個學生,學生人數在四年間,從2008-09學年的1,284人上升到2012-13學年的1,782人。學校與基礎設施跟不上人口的增長,這是為何這個社區應保持一家庭、二家庭的房子。

第四社區委員會經理Christian Cassagnol表示,南可樂娜地區發展驚人,該地區大部分的房子原是一至兩家庭,街道的設計相應也較窄,根本沒有準備好解決人口在短期內大量湧入。

他們呼籲紐約市議會和市政府對以上問題給予關注,重新研究該社區的區劃密度。◇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