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疾病的治療非常有限

人氣 147

【大紀元2016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艾爾蒙地市報導)日前美西華人學會生物醫藥組疾病研討會上,蔡果荃醫學博士說明:人腦有10×11次方的神經細胞,每個細胞有1千個接觸點,即10×14次方的接觸點;比較銀河系有10×12次方的行星,腦的複雜程度是百倍於銀河系。目前不少癌症已趨慢性化,醫學上已有見證,但是腦部的疾病治療卻非常有限。

蔡果荃說明,失智症是腦的疾病,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失智症,1906年由德國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因此以其名命名。

失智症是主觀的疾病,旁人無法理解病人的感覺,幾乎沒法治療。80歲患病率約20%,90歲患病率約40%,患病風險期從75歲開始。

失智症開始時沒有症狀、接著有些健忘,最後失智。歷程從記憶力不好、產生幻覺等,到最後生活沒法自理、癱在床上。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醫生面對的狀況就如同「病人已經掉到懸崖下才加以治療」所以療效不好,學界希望在健忘階段就開始介入治療,這樣能改善,否則很不容易。

血管性的失智開始有小中風,慢慢累積到嚴重情況,這占失智症患者的30-40%,預防要從中年就開始,要控制血壓、血糖與膽固醇。

美國第40任總統雷根為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的代言者,當他完成兩任總統後,才卸任四年就已無法由背影認出他太太。阿茲海默症沒有辦法預防也沒有好的治療藥物,但研究數據顯示,罹病率與教育程度有關;蔡果荃推斷,腦筋是越用越好,因此不斷地訓練可以是一種治療方法。◇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從事動腦職業 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
試驗藥物抗阿茲海默症 效果令人振奮
研究發現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特效藥
歐美國家阿茲海默症  出現減緩趨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