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斯海天合唱團2016年奧地利之旅(二)薩爾茨堡

作者:王永士

人氣 87

【大紀元2016年11月16日訊】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分乘兩輛休旅車,踏上了赴薩爾茨堡(Salzburg)的旅程。開休旅車沒有像小轎車那麼靈活,再加上單行道特別多,路況又不熟,折騰了半個鐘頭才轉上A1高速公路。A1高速公路是從維也納直通薩爾茨堡。

車子漸漸駛入奧地利的鄉下。兩旁多是丘陵地。由於緯度高,終年氣溫不會太熱,所以山坡上的草綠油油的,給人很清新的感覺。田裏的莊稼還沒有茁壯,也都是一片綠油油、欣欣向榮的嫩苗。農村的房子,遠遠看去都很美,常常會有一座教堂鶴立鷄群,給人一種安逸又與世無爭的感覺。偶爾可以看到山坡上成群的風力發電機。歐洲的風力發電規模很進步。

由於出發得晚,下午1點多才到Linz(林茨)。這是奧地利第三大城,人口20萬。我們就從公路上下來,找地方吃午餐。我們找到一個很熱鬧的小廣場,車子停在路邊。有人到對面的McDonald’s吃漢堡包,有人就在廣場上的小吃攤吃香腸,各取所需,皆大歡喜。新林茨大教堂(Linz neuer Dom)就在附近,不免走過去看看。這是奧地利最大的教堂,1855年起建,1924年祝聖,屬於法國歌德式風格,有兩萬個座位。它的尖頂高135米,比維也納的聖史蒂芬大教堂的137米略矮。這是因爲當時奧匈帝國不允許任何建築物的高度超過聖史蒂芬大教堂。

圖:新林茨大教堂。
圖:新林茨大教堂。

林茨的氣溫顯著比維也納要高,我們繞著大教堂轉了一圈,在艷陽底下熱得冒汗。大教堂非常美,大門兩旁有四福音作者(約翰、馬太、馬可、路加)的雕像和使徒彼得和保羅的雕像,使徒的雕像各自立在有四根大柱拱衛的壁龕裏,益發尊貴。四福音的作者則各立在一根大柱上。門楣上方有耶穌受難圖的淺浮雕。厚重的大銅門,門環的位置都比一個人的身高還高。

再出發之後,我們有一小段路是沿著多瑙河行駛,水光山色,十分秀麗。四點鐘天空下起雨來。好在我們已經抵達薩爾茨堡,旅館就在薩爾茨河的河邊。從旅館的窗戶望出去,雨已停了,遠山還在雲霧之中,薩爾茨河泛黃的河水,有淡淡的綠色,總算是有些生氣。七點鐘,我們步行出去吃晚飯,餐館叫做Asian Kitchen,是個中餐自助餐館,生意非常好,侍者還得硬給我們擠出幾個位子來。飯後我們走上了薩爾茨河的河邊小徑Elisabethkal,向著市中心的方向往南走,遠處山頂上就是那個有名的薩爾茨堡要塞城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

圖:沿薩爾茨河走向市中心,遠處山上是薩爾茨堡要塞城堡。
圖:沿薩爾茨河走向市中心,遠處山上是薩爾茨堡要塞城堡。

我們從市中心那個有名的小橋Makart Steg走到河對岸。這是一個步行橋,兩旁橋欄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鎖,也成了一個旅遊景點,所以橋上人潮洶湧,非常熱鬧。這些鎖都是年輕情侶鎖住愛情的一種方式,恐怕也是商家的噱頭。此時華燈初上,增加了夜色的美麗。我們在橋上蕩漾些許,就踏著夜色回旅館去了。以後幾天,這條河邊小徑我們還會來來回回走它無數次。

201665

9點鐘Edison又帶大家出去了。今天我們要尋找電影“The Sound of Music”的蹤跡,包括Von Trapp的孩子們唱“Do Re Mi”的米拉貝爾花園(Mirabell Park),Liesl和Rolf唱“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的小亭子,Von Trapp所住的房子等。我們又沿著河邊小徑往前走。這次沒有右轉上橋,而是向左方彎了過去。首先看到一棟古典大樓,大樓上方有四個白色人像雕塑,兩旁的兩個壁龕裏,也有兩個黑色人像雕塑,其中一人手拿小提琴,一人拿著一種不知名的樂器。這棟大樓就是Mozarteum,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薩爾茨堡莫札特音樂大學。這是專門學習音樂和戲劇藝術的大學,是歐洲最受尊敬的音樂大學。離開它不遠,就是莫札特故居。大門上方有標示“Mozart Wohnhaus”。米拉貝爾花園就在不遠的前方了。

米拉貝爾花園裏有米拉貝爾宮,這是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eitenau在1606年所建,後來在1721-1727年改建成爲今天的樣子。米拉貝爾花園大門兩旁有兩座巨人雕塑,一左一右拱衛著大門,這是在電影裏出現的場景,是瑪麗亞和Von Trapp孩子們唱Do Re Mi的地點之一,另外的唱歌地點就是後面的飛馬水池,和水池後面的石階。進入大門,兩旁各有一排三個雕塑,立在很高的基座上。這裡很多雕塑上都有黑色水流的痕跡,非常可惜,不知是不是酸雨的關係。

圖:米拉貝爾花園大門。
圖:米拉貝爾花園大門。

米拉貝爾花園修剪得整整齊齊,是顯著的巴洛克風格,花的顔色搭配有致,賞心悅目。花園中央是一個大噴水池,水柱噴得老高。在大噴水池的四周,有四組大型雕塑,每一組都是兩個人物,動作誇張而優美,是巴洛克風格的佳作。這四組雕塑是講述四個希臘神話人物派里斯(Paris)、埃涅阿斯(Aeneas)、海克力斯(Hercules)和普魯圖(Pluto)的事跡。

派里斯(Paris)是特洛伊(Troy)王子,他在斯巴達做客的時候,將世上最美的女人,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Helen)搶回了特洛伊。斯巴達王不甘心,組成了希臘聯軍,10年的特洛伊戰爭就此爆發。這裡的派里斯雕塑就是他搶海倫的情景。

埃涅阿斯(Aeneas)是特洛伊的勇將,特洛伊與希臘聯軍大戰10年,希臘聯軍久攻不下,最後用木馬為餌,藏精兵於内,將特洛伊攻下,並放火焚城,埃涅阿斯救助老弱婦孺逃出,這個埃涅阿斯雕塑就是他抱著一個老人逃生的情景。希臘聯軍火焚特洛伊的故事曾被不止一次拍成電影。

海克力斯(Hercules)是大力神,曾戰勝無數的敵人和怪獸。這個雕塑是他與敵人作戰的情景。

普魯圖(Pluto)是冥府的神,有一次上到人世,被小愛神丘比特射了一箭,於是春心大發,將農耕女神的女兒倍兒西鳳(Persephone)搶到冥府做了他的妻子。這個雕塑是他搶倍兒西鳳的情景。

圖:四組雕塑之一,普魯圖強搶倍兒西鳳。

圖:四組雕塑之一,普魯圖強搶倍兒西鳳。

我們慢慢順著小徑前行,從米拉貝爾宮的左邊繞過去,不遠就看到一個小噴水池,叫做飛馬噴水池,因爲水池中央有一匹飛馬銅雕。這也是電影裏孩子們唱Do Re Mi的一個場景。他們從水池的一端踏上水池的外緣,分成兩路,從兩邊繞著水池又唱又跳,而從另一端下來。走近看看,那個水池的邊緣其實是很窄的,幾個小孩子居然可以輕鬆跳躍而過,真不容易。

圖:飛馬噴水池(唱Do Re Mi之處)。
圖:飛馬噴水池(唱Do Re Mi之處)。

越過飛馬噴水池,我們看到一個大鐵門,鐵門後面是一個石階,瑪麗亞和孩子們也在這個石階上,跳上跳下地唱Do Re Mi。

我們走上石階,轉過身來,站在上面居高臨下,俯視著花園,遠山上的薩爾茨堡要塞在正後方,襯托得花園更形美麗。Edison說,“這就是我要帶你們上來的目的,你看這地方照相多好”。於是大家紛紛打開鏡頭,留下美好的記憶。

圖:拍照的好地點,薩爾茨堡要塞在遠方。
圖:拍照的好地點,薩爾茨堡要塞在遠方。

面對花園的大門,右邊是一排比人還高的玫瑰,大紅的玫瑰花正在怒放,非常好看,玫瑰的外面是一個整理得乾淨整齊的樹林。我們出去的時候,就從樹林裏往外走。不久我們發現樹林裏有一個管樂團正在排椅子,顯然他們要表演了。我對德國和奧地利的民間管樂團一向有濃厚的興趣,這次能躬逢其盛,一定得留下來聽聽。表演場地的四周有很多長椅,已經有人坐在上面等候。顯然演奏就快要開始了。管樂隊的隊員都穿奧地利傳統民族服,男的穿白襯衫、黑背心,黑長褲下面很窄,正好用綁腿束住。女的穿“Dirndl”,白上衣,深色的背帶裙外罩淺色長圍裙。海天合唱團今年的音樂會,因爲演唱與奧地利有關的歌曲,所以下半場全部換上奧地利民族服,女生就是穿這樣的衣服。現在看到奧地利人現場穿這種衣服,當然倍感親切。

他們準備好了,指揮也調了音,團員卻一個個拿起樂器,走了。原來他們走到百米以外,整理隊形,然後一面吹奏,一面進場!最近兩年,我常在youtube上面看德國和奧地利的“Musikkapelle”(Concert Band),就是穿著民族服裝的管樂團,有時是在音樂廳演奏,但多半都是遊行演奏。遇到什麼節日,會有十多個Musikkapelle共襄盛舉,一起參加遊行,非常壯觀!沒想到今天居然能實地看到Musikkapelle的表演,實在太高興了。他們的一個特點就是團員裏有時會有小孩,今天就有一個小男孩打鼓,一個小女孩吹長笛,另一個小女孩在前面拿花籃,還有一個特小的男孩在前面拿著隊徽。他們的隊徽寫著“Maxglan, 1879”,這是一個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隊伍!其實奧地利大部分的Musikkapelle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大概看了20多分鐘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圖:管樂團遊行進場。
圖:管樂團遊行進場。
圖:管樂團正在表演。
圖:管樂團正在表演。

中午我們走過Makart Steg步行橋到河那一頭的麥當勞吃漢堡包,出來時天下雨了,我們就在雨中,沿著河邊小徑回旅館。

下午雖然下雨,我們還是出去。目的地:Liesl和Rolf合唱“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的小亭子。Edison和JJ一人開一輛休旅車帶大家出發。20分鐘後,車子在成排的黃色矮房附近停下。雨還在下,大家只好撐開雨傘,慢慢前行。我們從兩排矮房中間往前走,到前面一看,正對面竟是一座黃顔色的宮殿!原來這就是Hellbrunn Palace(海爾布倫宮)。這個地方我們17年前來過,院子裏的石桌、石凳是有機關的,暗藏在凳子上的噴水孔會出其不意地噴水出來,讓客人的衣服濕一大片。但是我們今天可不是來參觀海爾布倫宮的。我們是來看那個Gasebo(小亭子)。Edison知道它在那裏,我們跟著他走,小亭子就在一個轉彎角。它原本不在這裡,是拍完電影後搬過來的。

這是一個八角小亭,八面全是玻璃窗,可是感覺上好像比電影裏看到的要小一些。那麼小的地方,能在裏面又唱又跳嗎?看到了它,大家都興奮了,每個人都站在它前面拍照,還大唱“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唱得不亦樂乎。

圖:這就是liesl和Rolf對唱的小亭子。
圖:這就是liesl和Rolf對唱的小亭子。

然後我們再上車出發,去看電影裏Von Trapp湖邊的房子。車子開始上山,盤旋了大約一刻鐘,來到一個小湖邊。我們沿著湖邊小徑往前走。原來這條小徑也有名堂,瑪麗亞和孩子們也曾在這條路上一面騎腳踏車一面唱Do Re Mi。漸漸遠方的湖對岸出現了一座米黃色大廈,Edison說,這就是電影裏Von Trapp的家。這裡環境幽靜,遠山青蔥,湖水蕩漾,幾只野鴨在湖水中無憂無慮地漫遊。雨還在下,茫茫雲霧像一條拉長的棉花,橫在山腰,風景絕佳,真是個世外桃源。

圖:Von Trapp的家。
圖:Von Trapp的家。

離開這裡的時候,雨漸漸停了,天上出現了部分青空,太陽也露臉了。我們停好了車,先不回旅館,而是沿著河邊小徑,從另一個步行橋Müllner Steg走到對岸。從這個小橋向東南方看過去,風景特別美,薩爾茨堡要塞在正前方的山丘上,山下聖伯多祿修道院在右,主教座堂在左,它們淺藍色的金屬尖頂和圓頂,將山上的古堡襯托得美輪美奐。大家紛紛以它為背景拍照。

圖:從Müllner Steg步行橋遠望山上的要塞。
圖:從Müllner Steg步行橋遠望山上的要塞。

我們走進河對岸的一間咖啡店Café am Kai,在露天座位上落座,河上微風習習,風景宜人。Menu是一個厚厚的大本,一頁頁翻過去,最後一頁只有幾個大字:Lebe jeden Augenblick,Lache jeden Tag,Liebe unendlich。(我生活於每個瞬間,我每天笑,我愛心無限。)真是很好的座右銘,值得珍惜。很感謝Bill和Susan為大家買單。這麼多天和他們相處,覺得他們真是“愛心無限”,一路上隨時照顧大家。

這家小店實在很有特色,除了菜單上的座右銘,廁所門上的字居然是:“可回收的飲料”。我們在這裡吃冰淇淋,喝咖啡,欣賞風景,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臨走之前,不忘讓它回收一下它的飲料。

離開這個可愛的咖啡館,我們再往市中心的方向走,平常我們都是走在河東岸,現在是在河西岸。這邊有一座小噴水池,上面的雕塑是一個拿著水罐正在倒水的女郎,姿態優美,堪稱佳作。Edison帶著大家經過了中午午餐的那個麥當勞,走到一個廣場,就是主教宮廣場(Residenzplatz)。主教宮廣場是薩爾茨堡老城區的中心,中央有一個大噴水池,水池西邊是老主教宮,東邊是新主教宮,南邊是主教座堂,也就是早先我們在Müllner Steg步行橋上向薩爾茨堡要塞望過去,在要塞右下方的那個教堂。這個廣場和周圍建築也是建米拉貝爾宮的大主教Wolf Dietrich Raitenau所啓建的。廣場中央的大理石大噴水池屬於巴洛克風格,是中歐地區最大的噴水池,建於1656-1661年。噴水池裏有四匹褐色雕塑馬,半身浸在水中,頭仰向天空,鼻孔和嘴巴都向外噴水,好像要掙扎脫困一樣。

圖:主教宮廣場(主教座堂的側面)。
圖:主教宮廣場(主教座堂的側面)。

主教宮廣場南緣有一個四個門洞的拱門。穿過它,南邊又是一個廣場,叫做主教座堂廣場(Domplatz)。廣場中央有一個雕塑,稱爲“聖潔大柱”(The Immaculate Column),又稱瑪麗亞大柱(Marian Column)。這是一座紀念聖母瑪麗亞的紀念碑,人物是鑄鐵製成,基座和其他裝飾則是大理石。基座上方有小天使扶著的圓球,瑪麗亞就站在球的頂端,背對著主教座堂,臉面微側向左,看著懷裏的小嬰兒。這個方向又正好面對聖伯多祿修道院。所以聖母的姿勢剛好將教堂和修道院連接了起來。主教座堂二樓外牆正中央有一個金色的皇冠,由兩個小天使擡著。如果照相的角度對了,照片上就會出現小天使給聖母加冕的情景。這是多麼巧妙的設計!基座上的銘文説明這個聖潔大柱建於1771年,比大教堂晚了100多年。

圖:主教座堂廣場上的聖潔大柱,背景是主教座堂。
圖:主教座堂廣場上的聖潔大柱,背景是主教座堂。

在聖潔大柱的基座四個角,坐著四個人像,分別是天使、魔鬼、智慧和教會。主教座堂側旁的一塊銅牌上記著這樣的話:當他們知道瑪麗亞未婚受孕之後,天使非常高興,人的智慧躲藏,妒嫉的魔鬼咆哮,而教會則吹響歡欣的號角。歐洲的紀念碑,常常會雕塑代表特殊含義的人物,稱爲allegorical(寓意的)。從維也納開始,我們看到的一些紀念碑,都有這樣的人物雕塑。

主座教堂位於廣場的東緣,屬於巴洛克風格,上面有兩個對稱的鐘樓,前面有四個巨型人像雕塑站在很高的基座上。中間的兩個是彼得和保羅,旁邊的兩個是兩個聖人。這個大教堂也是大主教Wolf Dietrich Raitenau所建。他也是舊主教宮的建造者。可以說薩爾茨堡的規模大致是在他的手裏完成的。

從這裡我們繼續往南走,就來到上薩爾茨堡要塞的纜車車站。纜車三分鐘就把我們帶到山頂的古堡前。現在是下午6點25分,進入古堡是免費的,不過搭纜車還是要買票。

我們順著古堡的石階慢慢往上走,下面的景物漸漸看得遠了。到了頂層放眼望去,薩爾茨堡的精華地帶盡收眼底。朝正北方向望去,古典的薩爾茨堡主座教堂在右,聖伯多祿修道院在左,彎曲的薩爾茨河在遠方,我們的旅館就在遠方的盡頭,當然了,太遠,看不見。

圖:古堡的圓形塔樓。
圖:古堡的圓形塔樓。
圖:從薩爾茨堡要塞上北望市中心。
圖:從薩爾茨堡要塞上北望市中心。

在古時,薩爾茨堡地區是由薩爾茨堡大主教統治,這個城堡從1077年開始建造,然後歷任大主教都有擴建。整個城堡長250米,寬150米。那厚重的内城牆和塔樓是15世紀中葉(1460年代)的建築,這是城堡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外緣的砲臺則是16、17世紀的加建,預防土耳其人的進攻。

我們從頂端的門洞進去,立刻感到被古意環繞。那門上的盾徽,牆上用古德文書寫的紀念牌,厚重的大鐵門,處處顯示它的古老歲月。堡内幾乎已經沒有其他的人,我們成爲唯一的遊客,可以盡情地瀏覽。

我們走在寬闊的大道上,左邊是高聳厚重建於15世紀的内城牆,右邊是一排白色樓房,顯然是後來的加建。樓房的窗子,都是四四方方而小小的,從窗子可以看到房屋的牆壁都非常厚。這些房屋現在有的已經變成咖啡館和餐館,但都是大門緊閉,顯然已經下班了。

堡内的道路相當複雜,我們也不敢深入。一棟白色房屋有一個高塔和狹長型的窗戶,應該是教堂。它的外牆上有一個很大的落地壁龕,裏面雕有一個大主教服飾的人和兩個侍者,看上去年代久遠。壁龕上方有一方銘文,是用古德文書寫,加上有些破損和模糊,非常不易辨認。只看得出是15XX年。其他的房屋牆上,也能看到類似的古老銘文和雕刻。但1700年以後的銘文就是用現代拉丁字母書寫了。我們在薩爾茨堡要塞古堡盤桓大約一個小時,然後再乘纜車下來。

圖:古堡一景,門洞上方和門旁都有用古德文書寫的銘文。
圖:古堡一景,門洞上方和門旁都有用古德文書寫的銘文。

下得山來,我們又穿過了主教宮廣場,來到莫札特廣場。廣場中央有莫札特紀念碑。莫札特站在很高的基座上,左手提著身上的長袍,右手拿著寫稿的鋼筆,在夕陽下氣定神閒地眼望遠方,確有一代大師的風範。紀念碑的底座上,前面只寫下MOZART幾個字母,後面只有一個看不太清楚的字和MDCCCXXXXII(1842年)的字樣,那是念碑在他去世後51年揭幕的年份。此外並沒有其他的解説。因爲莫札特生於薩爾茨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受到當地民衆永遠的崇敬。不用解釋,大家都知道他的事跡。我們在維也納時,曾遠遠看到新堡旁邊的公園裏有莫札特紀念碑,但礙於時間,沒能和它合照,很遺憾。今天可不能再錯過機會,好好地跟它拍了個團體照。

廣場四周的建築,很多跟莫札特有關係。他的遺孀康絲坦玆(Constanze)就住在廣場上的一棟房屋,但於紀念碑揭幕前不久過世。另一棟房屋是薩爾茨堡大學的音樂學院。當然以莫札特為名的紀念品店也很顯眼,櫥窗裏有很多有莫札特頭像的紀念品。

圖:與莫札特紀念碑合影。
圖:與莫札特紀念碑合影。

201666

薩爾茨堡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北緣,所以附近高山很多,今天我們就要去欣賞高山風景。車子在8點半滑出了旅館,目的地:Kehlsteinhaus,也就是我們較爲熟知的Eagle’s Nest(鷹巢)。鷹巢在薩爾茨堡南方德國境内的阿爾卑斯山中。這是二次大戰期間為希特勒所建的別墅。早上的陽光和煦,空氣清新,車子走在鄉間,兩旁風景秀麗,遠山上看到積雪。這一地區(包括德國和奧地利)的鄉間房屋,都是非常漂亮,外牆上普遍有長條形的小陽臺,可以放花。有的房屋用花團錦簇來形容也不為過。不過今天看到的花並不多。

10點10分我們到了鷹巢停車場。從這裡我們改乘園區提供的大巴士上山。上山的路非常崎嶇,又是單行道,只有4米寬,如果兩輛車在途中相遇,那就卡死了。因爲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谷,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所以一定要搭乘他們的車,大巴士就像單軌火車一樣,只能在指定的地方錯車,時間地點都是事先設計好的。這一段路一共6.5公里,上升高度為800米,穿過5個山洞。我們坐在車上,只覺每轉一個彎都險象環生,整個行程都在提心吊膽。在山上的停車場下車後,我們走進山壁上的隧道。一部深入隧道内部巨型而豪華的電梯上升最後的124米,將大家帶到山頂上海拔1834米的鷹巢。

鷹巢1937年興建,1938年完成,作爲希特勒50歲生日的賀禮。整個結構包括起居室、餐廳、大會議室等。起居室裏的紅色大理石壁爐是墨索里尼所贈送的禮物。其實當年希特勒來此不超過10次,每次停留時間不超過半小時。今天的鷹巢已經變成一個餐館,不但原來的餐廳和大會議室都改成餐室,連外面都有露天餐座。

我們走出電梯來到外面,立刻感到涼風撲面,頗有點高處不勝寒。鷹巢是建在一個小山頭上,白雲好像就在你的頭頂。四周很多觀景處,山下的村莊、湖泊,一目了然。我們順著小徑,慢慢往前走,前面還有比較高的地方,可以探幽。這裡顯然已經高過大樹可生長的高度,所以只有灌木叢、苔蘚類和石縫裏的小花。前方有一個十字架,十字架中央是一個Edelweiss(雪絨花)模型。Edelweiss是“The Sound of Music”裏一首歌的歌名。此花有黃色的心,白色的花瓣,生長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寒地帶,代表純潔和高尚。作者藉著這個小花來表達Von Trapp的愛國情操。小花也因爲這部電影而有名。我們興致勃勃地在地上尋找Edelweiss,卻都沒有找到。

圖:這就是鷹巢,海拔1834米。
圖:這就是鷹巢,海拔1834米。

我們慢慢往前走,前方的岩石變得崎嶇起來,有時得跳躍上下,相當刺激。仿佛又回到年輕時爬山的年月。哪裏有好風景,總不忘互相呼叫一下來拍照,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有時兩邊山壁逼過來,夾著小徑,竟有一點一線天的感覺。

我們在這個小山頭上漫遊了一個多小時,才在鷹巢的室外餐廳坐下來吃午餐。然後就坐巴士下山,再開車回旅館。下午Edison讓大家自由活動。

圖:鷹巢山頂絕佳的拍照地點。
圖:鷹巢山頂絕佳的拍照地點。

7點鐘,Edison帶大家到一個啤酒屋去喝啤酒、吃烤肉。這個啤酒屋在一個小坡上,一排土黃色古老房屋的外表並沒有什麼特別,只是門上方掛著一個小小的招牌,寫著Augustiner-Braü-Stübl(奧古斯丁啤酒屋)。走進去好像是一個古堡,走廊和樓梯兩旁都有壁龕,壁龕内有類似基督教聖人的人物雕塑。Edison帶著大家轉彎抹角,上下樓梯,最後走出一個大門,門後竟是一個大院子,長滿了枝葉繁茂的大樹,大樹下是一張張的圓桌,密密麻麻的人群坐在桌子四周喝酒吃肉,熱鬧極了。

我們很不容易找到了兩張空桌,將14個人全部安頓坐下,然後Edison再帶人進去買酒、買豬腳。德國和奧地利的豬腳是有名的,而這種啤酒屋是吃豬腳的最佳場合。一盤盤的買來,大家吃得過癮,皆大歡喜。所謂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真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經驗。酒足飯飽之餘,在夜色中走回旅館。有人還要再到市中心去照相,我可敬謝不敏,走不動了。

201667

今天我們遊覽薩爾茨堡東邊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度假區的湖光山色。第一個目的地是觀光小鎮聖沃爾夫岡(St. Wolfgang im Salzkammergut),在沃爾夫岡湖的北岸。因爲路途較遠,8點就出發。車子很快駛入鄉下,景色和昨天看到的野外景色差不多。晴朗的藍天,如茵的草地,遠山近樹,風景如畫。也和昨天一樣,我們遇到了一點找路的麻煩。在小湖的南岸Edison說,GPS教我們從這裡一直往前開,可是沒有橋,車子不能下水呀!結果我們必須繞著湖開到北岸,才找到我們的目的地:那個度假小鎮。

圖:典型的德國和奧地利鄉下房屋。
圖:典型的德國和奧地利鄉下房屋。

9點50分,我們終於找到聖沃爾夫岡的停車場。下了車,大家跟著Edison向城裏走。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度假觀光小鎮,旅館、餐館、服裝店(Dirndl),紀念品店多不勝數,每一個都爭奇鬥艷,各有特色,紅花綠草點綴得五光十色,好看極了。我們慢慢地一邊走,一邊欣賞這美景。天上晴空萬里,太陽似乎變得強烈起來,不過在陰影底下,還是相當舒服。多半的房屋都有寬大的陽臺,上面紅花朵朵,賞心悅目。有的房屋窗子有繪畫的窗框,畫得很古典雅致,令人想要駐足細看。那成排的Dirndl民族服,擺在小店的人行道上,更令女士們愛不釋手。這裡有更多的花樣,更多的選擇。有人說,如果能在音樂會之前來這裡就好了。不久前面到了湖邊,一排長椅,羅列岸邊,花盆裏紅花盛開,遠處一艘遊艇,泊在小碼頭上招攬顧客。再往前走就是那個登山小火車(Schafbergbahn)的車站,我們要在這裡坐小火車上山了。

圖:走進花團錦簇的小鎮。
圖:走進花團錦簇的小鎮。

Schafbergbahn是奧地利最陡的登山火車,小小的火車頭靠著鐵軌中間的齒輪將車子從湖邊的車站推上1732米高的Schafberg車站。我們搭乘的這班車10點50分開車,半小時之後,抵達山上的Schafberg車站。

圖:登山小火車。
圖:登山小火車。

走出車站,迎接我們的是一片清新的空氣。比車站還高的山頂上有一個Schafberg山頂旅館(Haus Schafbergspitze),我們就向那裏走去。山頂旅館建在Schafberg山頂的懸崖上,海拔1783米,後面是直上直下的峭壁,有欄杆保護著遊客。我們站在那裏,往下看不到深淵的底部,頗有刺激感。深淵的坡上還可以看到殘留的積雪。

圖:建在懸崖上的山頂旅館。
圖:建在懸崖上的山頂旅館。

Schlafberg山頭被三個湖包圍,它們是東北方的阿特湖(Attersee,See是德文湖的意思),西北方的蒙德湖(Mondsee),和南方的沃爾夫岡湖(Wolfgangsee)。我們站在懸崖上面向前看,可以看到蒙德湖和阿特湖。向另一邊看,沃爾夫岡湖在車站的後面。

我們在山坡上信步走走,呼吸大自然的空氣,看遠山皚皚積雪,白雲在山頂上纏綿,累了就在無處不在的長椅上坐坐,天南地北隨便聊聊,神清氣爽,非常舒服。我們坐下午1點15分的小火車下山。半小時後,抵達山下的聖沃爾夫岡車站,發現碼頭上的遊艇正在離岸。

圖:聖沃爾夫岡湖畔的遊艇正在離岸。
圖:聖沃爾夫岡湖畔的遊艇正在離岸。

我們在聖沃爾夫岡小鎮往回走,看到餐館才想起原來都沒吃午餐。趕緊到路旁的小店坐下,喝杯啤酒,吃片pizza,午餐也就打發了。下一站:“The Sound of Music”電影裏瑪麗亞結婚的教堂:蒙德湖聖邁可教堂(St. Michael’s Church in Mondsee)。

蒙德湖是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湖,它西北端的小城名字也叫蒙德湖,就是教堂的所在地。這所教堂原先是蒙德湖修道院的教堂。修道院建於748年,所以這所教堂也是非常的古老。米黃色的門面,左右各有一座鐘樓。鐘樓上各有一座時鐘。它的外表相當樸素,但是一進入大門,立刻感到無比的豪華。教堂並不大,只有一條甬道,但主祭壇和兩旁的副壇都有無數人物雕塑和精美的繪畫。真正覺得隨處都是藝術品。主壇兩側的彩色玻璃窗也非常細緻美麗。主壇上方有1626年的字樣。電影裏的瑪麗亞就是在這個教堂裏,穿著白紗大禮服,從中央甬道慢慢地走向前,和Von Trapp手牽手登上了祭壇,在大主教的祝福下,結成連理。我們當然拍了很多照片,以留作紀念。這是今天最後一個景點,我們在這裡停留大約半小時就開車回薩爾茨堡。與“The Sound of Music”有關的景點,我們大致都看到了。

圖:蒙德湖聖邁可教堂。
圖:蒙德湖聖邁可教堂。
圖:聖邁可教堂華麗的主祭壇。
圖:聖邁可教堂華麗的主祭壇。

201668

今天我們8點離開了薩爾茨堡,向東南開車。目的地是不遠的達克斯坦(Dachstein)。這是一個高山風景區,要搭乘纜車上山。山下有個小湖,叫做哈爾施塔特湖(Hallstattsee),湖畔的小鎮哈爾施塔特(Hallstatt),風光旖旎,也一併遊覽。

9點一刻來到距小鎮不遠的Sommerhof旅館。今天我們就住在這裡。這裡四周都是山地,尤其右側的高山上還看得見積雪,還有冰河。不過JJ說,由於氣候變遷,冰河已經退縮了。現在時間尚早,旅館的房間還沒準備好,只給了Edison一個房間,所以大家先把行李放在Edison的房間,轉身就再上車出去玩了。

10點鐘我們抵達了湖畔的哈爾施塔特小鎮。這個小鎮原先是因爲產鹽而致富,現在則因爲臨近達克斯坦的高山風景區而成爲一個觀光景點。窄窄的小街沿著湖濱,乾淨整齊。房子都建在一側的山坡上。陽臺上和門前都種滿了各色花朵。各種各樣的紀念品店,打扮得花枝招展,爭奇鬥艷,像童話裏的小房子一般,吸引顧客的目光。湖中三兩隻白鵝,優哉游哉地划水,怡然自得。一艘遊艇慢慢地啓航,載著觀光客漫遊湖中景色,好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我們在小街上慢慢前行,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驅散了清晨留下的一點寒意。我們在這裡瀏覽了大約45分鐘。

圖:哈爾施塔特小鎮的湖光山色。
圖:哈爾施塔特小鎮的湖光山色。

11點我們離開這裡,開車尋找登山的纜車車站。路上看到一個纜車的模型,知道車站不會太遠,可是由於地方不熟,就是找不到路。我們來來回回地闖了很多次,才終於找到了。這個纜車站小小的,一點也不起眼,如果不是識途老馬確實不容易找。這裡也有一個纜車模型,是以前用過的古董型。

我們跟著熙熙攘攘的遊客擠進了一個車廂。纜車冉冉上升,把車站慢慢抛在後面。不一會就能看到下面的哈爾施塔特湖。這段纜車把我們帶到一個中繼站,再換另一段纜車才把我們帶到2019米的山頂。一踏出纜車站,立刻感到寒意,漫山的積雪就在眼前,用手就摸得到!這個山頂比昨天的還高!我原先不知道要上高山,沒帶外套,多虧Stella有多一件可以借給我,不然就麻煩了。

圖:積雪就在眼前,機會難得,攝影留念。
圖:積雪就在眼前,機會難得,攝影留念。

大家紛紛與積雪合照。這個機會對我們住在達拉斯的人來説很是難得,有的人還在雪牆上按下手印或是留下文字圖畫,以資紀念。興奮過之後,Edison帶領大家順著山路向前走。越走積雪越少,慢慢就不見了。四周多是一種針葉的灌木叢,綠油油的很漂亮。山坡上每每有凹凸不平的岩石,不過小徑整理得很好,走在上面十分平坦。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背著一個大背包,越過我們前行。正在猜想他們走到前面去幹什麼,前方出現一個緩坡,緩坡下面就是懸崖。一個年輕女孩向著對講機說了一些話,然後手一揮,站在她上方的全副裝備的年輕人,就拉著鋪平在地上的滑翔傘往下方飛跑,滑翔傘升起在空中,他就冉冉而起,飛起來了。原來這裡是滑翔傘飛行的起點。這些年輕人都是某滑翔俱樂部的會員。我們站在一邊看,看每一個滑翔員上前打開背包,拿出顔色鮮豔的滑翔傘在地上鋪平。就位之後,等待前方女子在對講機講了話,然後發出飛行的手勢,他就奮勇向前跑,幾秒鐘之後就翺翔在天際了。

這個飛行起點的下方是個懸崖,懸崖的前面就是哈爾施塔特湖,我們看著每一個滑翔傘向著湖的方向飛去,來回翺翔,慢慢變小,直到最後看不見。不久來了兩個東方女子,嬌小的個子,像是一對母女,她們每人都由一個教練陪同,飛上空中。看來她們大概是初學者。

圖:滑翔傘正在起飛。
圖:滑翔傘正在起飛。

他們的滑翔傘都是顔色鮮豔,有的紅,有的黃,有的藍,有的綠。有時兩三個滑翔傘同時在空中飄蕩,非常好看。我們看滑翔傘起飛,看了好一會,才再往前走。前方有一個叫5 Fingers(五個指頭)的地方,要走20分鐘。到了那裏一看,原來這是在懸崖上作放射狀伸出去的五個懸空的棧橋。其中一個棧橋的地板還是透明玻璃,踏在上面確實有點提心吊膽,因爲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另一個棧橋的一端做了一個像框,遊客可以走到它的後面,拍個照片,也很有意思。

圖:這個Finger的地板是透明的,站在上面確實有點提心吊膽。
圖:這個Finger的地板是透明的,站在上面確實有點提心吊膽。

從這裡我們再走回纜車站。這一程多半是上坡。走得大家氣喘吁吁,不得不中途坐下休息一番。

下午三點,我們又回到了下面的纜車站。45分鐘之後,回到Sommerhof旅館,天空正在下雨。這就無所謂了,因爲我們在山上玩的時候,一直都是藍天白雲呢。

晚餐就在旅館吃,諾大的餐廳只有我們十幾個人在享用。聽説德國人、奧地利人都是很晚才吃晚飯,這個時候他們大概還在外面遨遊吧。晚上大家到Edison房間把那兩首歌拿出來練習一番,這兩首歌我們到格拉茨之後,會與Adrianna的合唱團聯合起來,在教堂彌撒時表演。

(本章完)

責任編輯:李元

相關新聞
達拉斯海天兒童合唱團正式成立
曉春聯合音樂會劃下完美句點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聯合音樂會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百人聯合音樂會本週六下午盛大舉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