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16) 三世紀危機

文宇
font print 人氣: 129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三世紀危機時的帝王(或稱帝國危機235~268年)

亞歷山大‧塞維魯被殺,馬克西米努斯即位,通常代表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的開始。直到戴克里先統治羅馬,帝國經歷「三世紀危機」、「伊利里亞諸帝」期,其間不斷遭受外敵入侵、混亂的政治局面造成國土分裂、內戰,帝國經濟陷於崩潰、社會動盪不安。至戴克里先繼位前,公元235至284年間,羅馬接連出現二十多位帝王,平均只在位兩至三年,且結局大部分為被謀殺、陣亡,極少數病死。

1.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Maximinus 235年~238年在位)

馬克西米努斯是第一位蠻族出身的羅馬帝王,他的父親在色雷斯從事畜牧業。馬克西米努斯16歲上加入羅馬軍團輔助兵,一直在替羅馬人打仗。

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半身像(Jastrow/維基百科)

公元235年,塞維魯王朝最後一位帝王亞歷山大及他的母親莫米亞在御駕親征中,被不滿他們軟弱政策的軍隊推翻,同時軍隊推舉了新兵教官馬克西米努斯為新帝王。

史學家通常以塞維魯王朝的結束及馬克西米努斯的繼位,為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開始的標誌。

馬克西米努斯的蠻族出身,引起帝國元老院及各地方的不滿,雖然他繼位三年間,率軍迎擊蠻族入侵,取得赫赫戰果,但元老院依然在公元238年宣布承認自立為帝的阿非利加省總督,出身名門的戈爾迪安一世為羅馬帝王。因戈爾迪安一世年老體衰(當時已79歲),便任命其子戈爾迪安二世為共治帝王。

戈爾迪安一世半身像(Jastrow/維基百科)

幾天後追隨馬克西米努斯的努米底亞的總督卡佩里亞努斯起兵造反,進攻阿非利加行省。戈爾迪安父子兵敗,兒子戰死,父親自殺,兩人只在位22天。

此時被元老院宣布國家公敵的馬克西米努斯已率軍進入意大利,直逼羅馬。城中的元老院任命有軍事才能的普皮恩努斯和有行政經驗的巴爾比努斯兩人為新的帝王。由普皮恩努斯負責統率軍隊對抗馬克西米努斯,由巴爾比努斯負責羅馬的內政。

普皮恩努斯的半身像(Jastrow/維基百科)

馬克西米努斯的軍隊在阿奎萊亞遭遇抵抗,久攻不下,糧草不濟致使軍心不穩,在隨即發生的嘩變中,馬克西米努斯被殺,軍隊宣布擁護普皮恩努斯和巴爾比努斯。

局勢剛剛稍有穩定,兩位帝王與其支持者之間便開始發生爭執。於是羅馬的兵士再次嘩變,殺死普皮恩努斯和巴爾比努斯。

巴爾比努斯半身像(George Shuklin/維基百科)

公元238年,羅馬帝國有5位帝王被殺。其後,元老院推舉年僅13歲的戈爾迪安三世為帝。

戈爾迪安三世在位六年,公元244年在與波斯的戰爭期間被暗殺。他的近衛長官阿拉伯人菲利普自立為帝,並得到元老院的承認。有史學家指證說,戈爾迪安三世是被阿拉伯人菲利普暗殺的。

戈爾迪安三世的半身像(ChrisO/維基百科)

在臨敵前線繼位的菲利普,立即提出與處於劣勢的波斯薩珊王朝媾和,並接受不平等和約:羅馬帝國完全放棄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控制權,默許亞美尼亞成為波斯的附屬國等。菲利普如此行事的目的,只是為了盡快趕回羅馬,鞏固王位,不要重蹈馬克西米努斯的覆轍,希圖以戰功獲得元老院的認可。

阿拉伯人菲利普繼位同年,任命其子菲利普二世為愷撒。菲利普在位五年,各地叛亂頻發,還要抵禦日耳曼人的入侵。雖然羅馬軍隊希望帝王御駕親征討伐入侵者,但菲利普卻一直不肯親赴前線,引起軍士們的不滿。

錢幣上的阿拉伯人菲利普Grandpa Larry(Grandpa Larry/維基百科)

公元248年,菲利普成功舉辦羅馬建城1,000年的慶典。

同年,菲利普派德西烏斯前往梅西亞平息叛亂,德西烏斯平叛成功,但是梅西亞的軍團卻擁護德西烏斯為帝王,起兵反叛菲利普。在維羅納兩軍交戰,菲利普兵敗被殺。隨後,德西烏斯得到元老院的承認,正式成為羅馬帝王。@*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馬帝國全盛時版圖跨歐亞非三大洲,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當時世界上只有東方的大漢王朝可以與之匹敵。
  • 愷撒生前政績斐然,在疆土、政治體制、經濟司法、文化學術等各方面為其後到來的羅馬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生前雖未稱帝,但因其創下的輝煌功績及對羅馬帝國的深刻影響,被後世稱為「愷撒大帝」,成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王,被視為帝國真正的開創者。
  • 屋大維得知愷撒被刺的噩耗時正在阿波羅尼亞軍中,時年十八歲。史學家形容屋大維「外表異常英俊,也極其優美,雖然他從不在意其個人的打扮...
  • 1787年由藝術家繪製的《維吉爾對奧古斯都和屋大薇朗誦埃涅阿斯紀》,現藏倫敦國家美術館。描繪詩人維吉爾親自向皇帝奧古斯都朗誦詩作,皇帝的妹妹小屋大薇被詩歌的內容感動,抑制不住情感而昏倒。(公有領域)
    羅馬帝國雖被稱為帝國,但王位的承傳上卻並非世襲制,受幾百年共和制影響,羅馬帝國的元首之位原則上應該是選舉制,也就是說從法律上來講,任何一位德高望重且有能力之人都可成為元首候選人...
  • 正因為對正信者的迫害,羅馬帝國雖綿延百年,卻一直充斥著各種天災人禍,瘟疫、火災、政變、暴動、外敵入侵等等的動盪不安。
  • 一些史學家把羅馬帝國的衰亡歸結於獨裁帝制,殊不知歷史上有多少輝煌強大的帝國與王朝,而帶領國家民族走向強盛的帝王偉人也比比皆是。因此,君主制不是國家滅亡的根本原因,民主制也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所在。「道德」才是一個國家民族興衰存亡的決定因素。
  • 克勞狄烏斯的統治在施政上還算可圈可點,但是家事管理不善,縱容家奴干政,最大的敗筆是娶了尼祿的母親...
  • 尼祿是古羅馬第一個迫害基督徒的暴君,他為了一己之私,殘酷迫害基督徒。尼祿一生,殺妻殺母弒師害弟……犯下無數惡行,而「對正信之士的迫害」使他成為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殘暴帝王,「尼祿」的名字成為暴君的代名詞,千古以來受盡世人唾罵。
  • 克勞狄王朝覆滅,羅馬帝國進入「四帝內亂」期,各地行省和軍事長官相繼稱帝,一年中出現了四個皇帝,造成嚴重的社會動盪、政治經濟秩序混亂...
  • 之後的羅馬帝王依舊不斷重複地犯下天理不容的罪惡,給自身、給民族國家帶來毀滅的命運。弗拉維王朝隨著圖密善的死而滅亡,歷經三任帝王只有27年,元老院推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