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靜觀」訓練 聽見蘋果的聲音

現代人一心多用 思想難以集中 打坐可調節生活節奏放鬆身心

Loble一家。 (李蘭/大紀元)

人氣: 3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大紀元2016年11月29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李蘭紐約報導)現代生活,我們在每一件事情中忙碌,大腦高速運轉,思想飛旋,這已經是大多數人的「自然」。如果——讓思想靜下來,會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現在,來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在一個透明玻璃瓶中裝滿清水,往裡面加入赤橙黃綠砂子,每種顏色倒入多少由你決定,接著把瓶子蓋好蓋子,用力晃動,讓水和砂子充分混合,再把玻璃瓶放在水平面上,你看到什麼?各色砂子和水一起旋轉,逐漸變慢並下沉,最後砂子全部落定,只剩下清亮的水。

Bernstein一家。
Bernstein一家。(李蘭/大紀元)

讓思想落地,用一個清澈的心去感受,或許你會發現一個不同的世界。

聽見蘋果的聲音

在曼哈頓上西區的週末下午,11個10歲左右的孩童和他們的父母,正在進行「靜觀」(Mindfulness,又譯「正念」)訓練項目。Bonnie Levine老師讓大家先去體會聲音:類似寺院中晨間的鐘聲響起,強勁的餘音在空氣中迴旋流動。一個小女孩說聲音從自己的胃部進入身體,然後越來越深;另一個男孩感到聲音進入小腿後蔓延到膝蓋、再上到小腹,有暖暖的感覺。

接著,Jonathan Kaplan博士把切塊蘋果分給每個人。停,不要一口吞下去!閉上眼睛,把蘋果放到鼻子前方。有孩子說聞到水果汁的味道、有的說聞到了「冷」、有人說聞到了大自然。等一下,還不要吃,把蘋果塊放到耳邊,你聽到什麼?是含碳汽水的劈哩啪啦聲,還是冰雪融化的聲音?

入口才驚覺,原來已經好久,沒有真的吃過蘋果,有的只是打字間隙隨手抓起的某個東西,和從口腔到胃部的快速運動過程。

90分鐘的時間裡,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放下各種想法,集中注意力到一件事情的過程。

「專注更有效率」

Rachel Loble是初中老師,全家來參加這個活動是她的主意。她發現,現在要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變得很難,思想無法真的集中起來。平時經常處於思想和行動並行的多任務處理狀態中,眼睛盯著電腦、耳朵聽著電話、手上忙著把早餐裝進孩子的書包。她不想孩子Jules Loble也變成這樣,希望孩子能在自然的狀態中輕鬆的生活。除非有具體的事情做,Jules Loble在家裡可能30秒鐘都靜不下來,不是到處跑、就是拿東西吃。但是在靜觀課堂上,八歲的Jules Loble卻和父母一起,投入的完成了1個半小時的訓練。

爸爸Stefan Loble經營了一個製衣廠,生意上的事情需要計畫、權衡,今天他發現,不用去思前想後,確定目標就去做,倒是效率很高。

平時的生活中,兩人會通過打坐,來調整生活的節奏,放鬆身心。

Alex Bernstein在紐約市府工作,一家四口來參加靜觀項目的練習,他發現確實很難專注,特別是在「靜觀溝通」環節,當別人交流課程收穫時,自己無法全神貫注的聽對方說什麼,而是在想自己一會兒要怎麼說、那個人說的對不對。不過8歲的大女兒Sydney Bernstein很喜歡,「除了吃飯時間,大家都是各做各的,這是第一次全家一起活動。」

生活中實踐「靜觀」

Jonathan Kaplan博士在靜觀教學領域17年,平時在家裡,他會找時間和兩個孩子一起,做類似的練習,他覺得這樣可以和孩子真正的溝通,同時也更容易看清楚事情的本質、而不被紛亂所干擾。

Kaplan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2010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城市生活中的靜觀:平和培養、專注現在」(Urban Mindfulness: Cultivating Peace, Presence, and Purpose in the Middle of It All)。

不過由於大眾對「靜觀」(mindfulness)理念有不同的認識,所以在認知度上還不算普及。「有的人不相信,有的認為是宗教。在學校裡,有的老師會覺得增加了他們的教學負擔。」Bonnie Levine畢業於兒童教育專業,20年來她致力於把「靜觀」方法融入教學,開創了自己的正念課堂。◇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