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債市信任危機蔓延 國債期貨再次暴跌

人氣 2864

【大紀元2016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國債期貨價格自11月份起,連番下挫,12月15日迎來了歷史上的首次跌停。其間國海證券背後的「蘿蔔章」問題浮現出來,引發國債期貨再度暴跌。

12月19日,國債期貨以大跌為一週行情開局。截至12月19日下午收盤,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收跌0.58%,報97.835元(人民幣,下同);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收跌1.15%,報94.670元。

國債期貨價格自11月份起,連番下挫,12月以來更是展開暴跌行情。12月19日的TF1703盤中最低價為94.360元,已經非常逼近該合約上市以來94.200元的最低紀錄。

12月15日,國債期貨市場迎來了歷史上的首次跌停。

盤中,5年期國債期貨的三個上市合約一度集體跌停,至下午收盤時,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大跌1.16%,逼近1.2%的跌停線,TF1706合約跌停,TF1709合約收跌1.08%;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收跌1.81%逼近2%的跌停線,T1706合約收跌1.99%,距離跌停僅一步之遙,而T1709合約收在跌停板上。

市場對於「錢荒」的恐慌情緒蔓延,央行在12月16日對19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3940億元,其中6個月2070億元、1年期187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85%、3.0%。

隨著央行的出手,國債期貨在12月16日強勢反彈,5年期TF1703合約收漲0.90%至98.550元,10年期T1703合約收漲1.30%至95.860元。

但這樣的反彈並沒有持續。業內人士稱,從目前的業內情況來看,資金荒並不是造成債市動盪的唯一原因,機構之間的不信任已經開始蔓延。

12月14日,有媒體報導稱,國海證券一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楊失聯,其讓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券出現較大虧損,國海證券對此拒不承認。此外,還有消息稱張楊用「蘿蔔章」冒用國海證券名義進行交易。

對此,12月15日國海證券緊急停牌,後發布公告稱,相關報導涉及的張楊、郭亮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義進行相關債券交易事項。另據一份國海證券會議紀要文件顯示,同日,包括五礦證券、華福證券、聯儲證券、南昌農商行在內的22家機構與國海證券方面緊急商討了債券違約的處理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海證券的債券違約事件,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並不在於這筆100億元的交易,而是動搖了機構之間的信任,這對於信用市場來講是一個打擊。

據交易員透露,現在機構之間進行債券交易時,已經不會選擇平時沒有頻繁業務往來的機構作為對手方,「現在都怕違約,不熟的我們都不做了」。

有分析認為,當前債券市場所形成的建立在「人情」、「信任」或者「便利」基礎上的傳統微觀交易模式,市場波動一旦加大,遲早要出事情。本次債券市場受到的衝擊,說明這種微觀交易模式是不穩健的,具有內生的缺陷。未來機構和監管的行為,很可能會使得債市繼續「失血」,如果流動性不出現大幅好轉,調整很可能持續。#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市場憂資金壓力 陸債市面臨調整
大陸突現「錢荒」 股市債市黑色系期貨大跌
陸媒揭市場操縱慣用伎倆 股市黑幕曝光
美聯儲加息 中國「股債匯」齊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