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價為何奇高?醫生回扣占4成

人氣 5744

【大紀元2016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大陸媒體披露,中國民眾看病藥價高,其中醫生的回扣占了藥價的4成左右,而大陸藥品的中標價甚至是集散地藥品原價的10倍。

據中共央視12月24日報導,上海某知名醫院每年的門診量超過400萬人次,醫院裡幾乎每天都有上百個「特殊患者」,一般都是在中午或醫生下班前出現,1小時內要進兩三個診室,並只有在診室沒有患者時才進入。

這群「患者」就是醫藥代表。在神經內科的一個診室,聚集了十幾個醫藥代表,有的在醫生的電腦上查詢其用藥情況,他們都在和醫生聊著用藥量的話題。各專家門診也有不少醫藥代表出入,談著同樣的話題。

統計醫院各科室的實際用藥情況在業內稱為「統方」,即核算每名醫生一個月的用藥量。醫藥代表代理的每種藥品,一般有十幾甚至上百名醫生使用。醫藥代表一天平均只能找到3至4名醫生,因此他們幾乎天天都到醫院蹲守,對各個科室進行「統方」。

醫生開出處方後,只要患者購買了藥品,醫藥代表就能獲取近10%左右的提成。而醫藥代表送給醫生的信封裡裝的就是藥品回扣,業內叫分子錢。

如一個醫生開出一盒藥,就能得到12塊錢的回扣。他一個月開了150盒,就收到1,800元(人民幣,下同)的回扣,而這僅僅是一種藥品的回扣金額。

陸媒記者對上海市4家醫院的近百名醫藥代表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他們進診室後,幾乎都是送信封給醫生。其中,一個醫藥代表在不到1個小時內,給3名醫生送信封。而一醫生在3分鐘內就收到了4名醫藥代表送來的信封。

如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標價129元,醫生拿到45元的回扣,即回扣占到了藥品價格的35%左右。

有醫藥代表稱,自費的藥,回扣最少是自費的30%、40%、45%。

在湖南長沙一家知名醫院,一名醫藥代表向央視記者透露,他們返給醫生的藥品回扣,比例高的也在40%左右。

據業內人士透露,藥品的中標價越高,回扣的空間就越大,越能激勵醫生多開處方,藥品的銷量也就越高。

據醫藥代表介紹,醫院藥品採購目錄裡有兩種藥,用於治療同一種病,一種是售價每盒20多元的藥品回扣5元,比例為25%;另一種每盒30多元的藥品回扣4元,比例為13%。醫生一般只開回扣比例高、金額大的藥品。

安徽省太和縣是全國最大的藥品集散地,這裡可以買到國內外4,000多家藥廠生產的25,000多種藥品,而藥品價格遠遠低於一些大城市醫院的中標價。

有醫藥公司銷售人員稱,如苯扎貝特片,供貨價是14元,經過省級藥品集中招標採購的中標價為60元,是市場價的4.3倍。這裡氨曲南賣5元,而中標價是50.3元。

一些用於心腦血管、抗感染等疾病治療的常用藥,上海市藥品中標價一般是市場批發價的5倍左右,最高的逾10倍。

網民跟帖說:現在大陸醫院到處都如此;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制度問題;藥的價格、醫生的低工資都是政府定的;央視不要製造輿論,破壞醫患關係,錯在這個體制。

醫藥系統的利益鏈造成藥價虛高

看病貴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大陸民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價虛高。

據陸媒報導,一家藥廠生產的一種治療婦科病的常用藥出廠價7元,中標價高達56元,中間利潤超過了800%,但藥廠也就掙1塊錢左右,另外的差價被分攤給醫藥代表、醫藥公司、醫院和醫生。

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某種氫溴酸高烏甲素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52元,中標價為16元,醫院零售價為18.4元,中間利潤超過3,400%。

山東方明藥業股分有限公司生產的某種鹽酸奈福泮注射液,出廠價為每支0.32元,中標價為18.49元,醫院零售價為21.26元,中間利潤高達6,500%以上。

而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產自山東聖魯製藥廠的「葡醛酸鈉注射液」零售價格為7.39元,而其生產價只有0.08元,其利潤高達9,137.5%。

今年中共兩會期間,東方網刊登評論文章稱,造成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是醫藥系統的利益鏈。基本藥物制度與集中招標制度是藥品流通環節臃腫、腐敗的死穴。不少藥廠和藥商,藥商與招標人員、醫生之間,已經結成頑固的利益同盟。整個行業形成無形的大利益同盟。

鳳凰網3月7日的評論文章說,由5,000家製藥企業延伸出的醫藥利益鏈條堪稱龐大,左右著醫藥價格的最終形成。藥價改革的癥結在於,巨額利益難以均衡,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壟斷與腐敗構築的暴利空間等因素,使得多年來的藥價改革越看越糊塗。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目前公立醫院看病貴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方逐利造成藥價虛高,「以藥養醫」模式大行其道。如果不改變制度,藥價只會越來越高。#

責任編輯:明書閣

相關新聞
朱鎔基之子罕見炮轟:看病難是體制錯了
兒科醫生流失 凸顯大陸醫療體系弊端
北京看病女斥醫院將掛號費炒到4500元
大陸醫生與「黃牛黨」內外勾結 坑害患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