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話說:正月裡的喜慶事兒

人氣 11
標籤: ,

【大紀元2016年0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岳柯美國華盛頓DC報導)2016年中國黃曆新年已來到。俗話說,從正月初一新年開始,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結束,華人才算過完年。正月已經過去幾天了,朋友們是怎樣過年的呢?期間經歷了哪些喜慶事兒?我們一起來傾聽大華府華人朋友的心聲。

周女士。(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華府鋼琴老師周女士告訴記者,她先生的父母都在加州,很注重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逢年過節,家人會互通電話。周女士一家住在東岸,每當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了,她與朋友會互相提醒。她說:「今年的中國年正好是週末,就有機會和教會的朋友一起聚餐,聊一聊 。」周女士認為,中國人應該傳承自己民族的特色和個性。「今天我們住在國外,孩子們應該保留我們民族的性格。希望大家繼續把這種(民族傳統)當作一種很純正的教育,在自己家裏,或帶到學校,把握機會,告訴孩子這些,就能繼續我們中國人的這種好。」

林太太。(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在林太太的記憶中,每逢中國新年,她在台灣的老家都會吃年糕、蘿蔔糕,寓意事業高升,並為家人帶來好運。新年美食中還有象徵健康長壽的「長年」菜。從初一到初五,台灣人還會吃雞,但不吃雞頭、雞尾和雞爪;吃魚的時候也不能吃魚頭魚尾,表示年年有餘。林太太說:「孩子們都已成家,他們住在外面,不太注重中國的節日。不過我和父母及妹妹住得較近,大家會聚在一起吃火鍋,也很喜歡吃湯圓,感覺很喜氣。」

胡老太太。(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居住在大華府的胡老太太一家過年的時候,會挑一個方便的日子,不一定在除夕,比如禮拜六,大家在一起聚餐。「女兒女婿、孫子、兒子,小姑及姑丈等,大家都在。每個人會燒一樣菜,好像是potluck(百樂餐)一樣,有八寶糯米鴨、炒麵、餃子、各式肉菜和滷菜。但是鯉魚,已經不會燒了。」她回憶,在台灣過年,就比較講究。「如果我媽媽主持的話,一定要來個圍爐,吃火鍋,放入菠菜、長年菜,魚丸等各種食材呀。」

上海女士。(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一位來自上海的女士在與記者交談中表示,雖來美多年,她和家人會遵循中國傳統的方式過年,「還會給小孩子紅包,讓他們知道,有個中國年。不然的話,他們根本沒概念。」在她的印象中,在國內過年的時候,年夜飯要有魚;年初一那天,大家會吃湯圓;初五那天,人們放鞭炮,迎財神;十五元宵節那天,一定也要吃湯圓。

留學生小譚。(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留學生小譚告訴記者,因為美國的華人比較少,沒有像在國內過節那樣隆重的氣氛。臘月二十八那天,他和幾位師姐及華人老師聚餐、聊天。「大家來自好幾個地方——有四川的、江西的、上海的、也有北方的。我們自己動手做了一些家常菜,像豬耳朵、蜜汁蓮藕、四川小炒肉啊。」 在江西,小譚和父母以往在過年時,他們在臘月二十八那天會回鄉下爺爺奶奶家,一直住到正月初三、四。年三十,老家人會去上墳;初一,去同家族各家串門;初三、四,姑姑們回娘家。因為平日很少能回老家,過年也是小譚唯一可以見到表兄妹、堂兄妹的機會。

在一家中餐館做大廚的王先生。(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來自福建的王先生在美國已經30年了,他在一家中餐館做大廚。雖是過年,在美國,他還得上班,晚上11點半才下班。家人在5、6點鐘過年(吃年夜飯)。他希望,「休息的話,能跟他們在一起過年。」不過,餐館的員工們會在一起過年。王先生介紹,老闆會在除夕或提前一天,買些特別的中國菜,犒勞和感謝大家一年來的辛勞。

鄭先生。(新唐人電視台提供)

鄭先生也從事餐飲業。除夕那天,他獲准休息,趁此回家與家人一起過年。他買了一些菜,自己動手做一些家鄉的小吃。他還給孩子們壓歲錢,「這是中國的風俗習慣嘛,孩子們會很開心。」鄭先生有二十多年沒回福建老家過年。他介紹,大年三十晚上,過了12點,鄉親們會去寺廟燒香。「昨晚我給老家打電話,都不在家,他們都去燒香拜佛去了,求平安呢。」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愛爾蘭政要向《大紀元》讀者拜年
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的華人新年賀詞
在海外過年 一樣有滋味
打工族返鄉過年 北京遭遇「空城」煩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