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官媒「權威人士」談經濟 分析:政策大轉移

人氣 2926

【大紀元2016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5月9日,大陸官媒《人民日報》再次刊登對「權威人士」有關中國經濟問題的採訪記錄。在此次採訪中,「權威人士」從中國經濟的整體情況,其中包括存在的風險、當前的供給側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人民日報》曾經在去年5月25日和今年1月4日兩次刊發這位匿名「權威人士」的文章。在此次採訪中,他強調不能再依賴投資刺激、加大貨幣供應來提升經濟。「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擴張辦法給經濟打強心針,造成短期興奮過後經濟越來越糟。」

財經人士黃生5月10日發表文章表示,如果按照「權威人士」的話執行下去,將意味著中國經濟政策的一次驚天大轉移。中國過去一直為了追求GDP一味印鈔票、投資低效甚至無效的產能,結果導致環境污染、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嚴重,而實體經濟已經極度虛弱,而且,「中國經濟最終被少數既得利益階層綁架」。

「權威人士」的話中強調,不能再大規模的刺激和大量印鈔,否則會導致中國債務規模越來越膨脹,槓桿率越來越高。股市要回歸市場化,「國家隊」會退出干預;不能再不顧一切的刺激房地產市場,樓市要「回歸居住屬性,而非投資屬性,也非金融屬性」。

依靠「老辦法」問題多

首先關於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權威人士」直言,固有矛盾還沒根本解決,今年第一季度仍然是「依靠『老辦法』,即投資拉動」,所以存在的問題也很多。

比如,「民營企業投資大幅下降,房地產泡沫、過剩產能、不良貸款、地方債務、股市、匯市、債市、非法集資等風險點增多。一些市場化程度較低、產業低端、結構單一的地區,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就業問題凸顯,社會矛盾有所加劇。」

他說,目的是為了更多地減少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更多地發揮好決定性作用。即使是經濟比較困難的地區,也必須「拋棄幻想,自立自強。」

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對於產能過剩造成的「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但他也同時承認,在處置「殭屍企業」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員工失業的壓力,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其中很多是40歲—50歲職工。

對於供給側改革中的去槓桿問題,「權威人士」表示,「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槓桿的幻想」。

他對利用加槓桿來提升經濟的方法持否定態度。他認為,高槓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加劇匯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風險,導致經濟負增長,老百姓的儲蓄會因此遭受損失。房地產也不能通過加槓桿「去庫存」,

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這個問題上,這位「權威人士」認為,「退一步」為了「進兩步」。短期內,供給側改革中(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去產能、去槓桿的過程中可能會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暴露出一些風險,但是中國的經濟狀況來看,如果不去產能、去槓桿,長期來看「殭屍企業」會越來越多,債務越積越重,金融風險會加劇。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雙鴨山陷困境 中共體制造成經濟結構單一
大陸企業財務造假 虧損10億做成盈利5000萬
葉觀星:中國最需要的供給側改革
高層智囊披露中共經濟政策轉變的背後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