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歷經艱難來到加拿大 藏族兄弟不忘學醫路

人氣: 9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安省大學牙科系外國牙科醫生培訓名額十分有限,其中多倫多大學牙科系僅25個名額,西安大略大學醫學牙科學院僅20個名額。然而,申請人卻有數百名,其中有來自尼泊爾的藏族兩兄弟——26歲的望都(Khamsum Wangdu)和24歲的朗傑(Kunsang Namgyal)。

《多倫多星報》最近採訪了這兩兄弟,兄弟倆表示,他們知道很難進加拿大大學牙科系,拿到執照也很難,但他們卻總是滿懷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不愁沒出路。截至目前的過去10個月內,他們一直在學英語,為8月份的牙科學院入學考試做準備。

艱難學醫之路

望都和朗傑是家裡第一個上學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無論多艱難,都要上學讀書,因此學習非常刻苦。他們希望通過自身經歷,激勵其他藏族同胞,同時自己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對兄弟倆來說,實現夢想的道路,卻顯得漫長又艱辛。

1959年中共進藏後,兄弟倆的父親瑞秋(Kelsang Richoe)隨家人一起流亡到中尼(泊爾)邊境,希望時局安定下來之後,有一天能再返家園,但卻未能如願。後來,瑞秋在尼泊爾藏族難民村定居並成家立業,生下兄弟倆,但和所有尼、印藏族難民一樣,瑞秋一家人一直沒有身份,就連在尼出生的望都和朗傑,也沒有身份。後來,瑞秋申請加拿大難民庇護,於5年前來到加拿大。去年6月,瑞秋申請家庭團聚成功,將妻子和孩子們接到了加拿大。

抵加前,兄弟倆一直在距加德滿都約225公里的一個小村子成長和上完中小學。高中畢業後,兄弟倆來到加德滿都學習牙科,5年學業結束時,卻被告知沒有尼泊爾身份就不能通過政府牙醫資歷考試行醫。對此,兄弟倆非常沮喪,但多年的這種生活,也讓他們處處嘗到這種沒有身份、飽受偏見和歧視的生活。望都說,不僅他們,所有在當地生活的藏族人,都飽受這種歧視。

去年春,尼泊爾遭遇地震,當時兄弟倆在加德滿都,地震後幾天,兩人都在醫院做義工,救助傷亡人員。過後不久,兩人接到加拿大駐印大使館電話說他們已經通過難民申請,即日起可赴印度取簽證。在尼印邊境,兩人卻被邊境人員攔住,說他們身上只有出身證明,沒有任何正式身份件,不能通關。

流亡在尼、印的藏人,無論是否在當地出生,都沒有國籍,也就沒有護照或旅行文件,兩兄弟也不例外。被邊境官員勒索錢財後,他們在附近一個放羊女孩的資助下,來到印度取到了簽證。去年6月終於和母親還有兩個姐妹一起來到加拿大。

對於未來,兄弟倆同樣充滿信心,相信有一天肯定會考上牙醫。他們說,在尼泊爾,處處都感到被歧視,但在加拿大,卻完全不一樣,就是在踏上加拿大機場的那一刻,感覺也完全不一樣。

這一家人抵加時,還帶來了家裡承傳多年的藏文佛經、佛像、佛器和瓷碗。◇

責任編輯:喬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