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流浪心緒(六十七)草屋

作者:梅花一點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

荒野的行進,漫漫且景色怡然,流浪者的心緒漂泊來到山間的一座小小的草屋前,不知道是否是牧人還是守山者明顯留存的過路暫居地?可以過夜的篝火燃燒起來,晚上的月色又美又明淨。勞累的流浪者需要的休憩得到安心的回報。

這座草屋標識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尷尬,卻也增添了荒野的驟然凸立,人跡罕至的說法完全不可能的,呂洞賓走過的山山野野在點石成金的故事裡,完全隨意的搭出一座草屋來。流浪者的路標從未失去過,失去的或許是流浪者自心裏的自信和信念,需要的點悟或許需要把勞累的步履暫且休止一下,喘息的機會才可能在某個瞬間真正的瞭解自己。流浪者看到了草屋好像看到了暗暗的欣喜。

草屋的搭架堅實,床凳桌椅灶爐一應俱全,在人間修煉的神仙的洞天別府大致也如此吧,或許有他們在附近悄悄的做著守候和仔細的看護呢。草屋告訴的信息會說明有多少個流浪者經過呢?一應俱全的事實,是否在預見或者假設著每一個流浪者經過的相同的際遇,也可能屬於神祕的預言師的提前預見,那麼這樣的預見會不會僅僅是相同遭遇的重複書寫,因緣際會不過是重複日光之下的新鮮舊事而已。流浪者的安靜,在細聽著草蟲的歡叫,此時還有甚麼可缺少的呢?

和所有的因緣聚散一樣,離別依然為草屋留給了下一個流浪者的到來,任何對草屋的細心照顧和周至看護,都僅僅出於對流浪者的荒野旅途搭好一個過路橋而已,無法寄居而短暫租住。流浪者面對的荒野,也同樣一應俱全,也同樣處處有標識,造物主就在流浪者降生流浪之前安排了一切。草屋後的山峰霧嵐縹緲,山前的溪流歡聲笑語,迎來送往著任意而來的流浪者,而流浪者怎麼會不屬於因緣前定的必然結識呢?

遠古的社會,人們怎麼會想起搭建草屋避日避雨呢?有行者約定了神的旨意,早來人間鍛造了行走坐臥的文化,也曾一再表演一再演繹流浪者的步履,而洞天福地的世界完整的坐落在任意的某個草屋裡,不再為人們知曉,卻為未來永久永久傳頌。@*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地之間的幻化之線,是流浪者永遠流浪的動力和看不見未來的預想,使得流浪者有了所有值得回味的理由。
  • 意義的叢林就此誕生,流浪者就流浪在這叢林裡,或者迷失了,或者自安其狀自得其樂,或者還有更多的或者。和所有的叫花子般的邊緣人一樣,即使在天涯海角的邊緣,故事也沒有暫停自己流浪的探索。
  • 是否能夠把傻乎乎的傻里傻氣淹沒溶透進流浪的行走之中呢?流浪者依舊在流浪,不管是否有他者和旁觀者在判斷這些是否屬於傻。
  • 流浪者或者流浪在繁華都市,或者流浪在偏僻鄉村,或者流浪在戈壁沙漠,或者流浪在高山草原。在任何地方的流浪,都在把緣分的喜怒哀樂的情節完整的述說,也在遊戲中了結或者輪迴到下一次的無明記憶之中,繼續著不知不覺的遊戲。
  • 任何事物演進的假象在於時間的造化,而假象的逼真來自有緣人可能的選擇過程。有了緣分即可以牽手,牽手的戀人在碰撞之中激盪著熱戀的心緒,卻問情為何物?一直不好否認的就是這個無法被演進的幻覺,好像又在演化著愛戀的各種情境,使得人類在永久的書寫一次又一次的執著愛戀。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的流浪者流浪著不同的人生意義,卻都要孜孜不倦的尋找著可以不需要流浪的祕密。
  • 確實,每樣事物占據某個空間,不論大小,不論是宮殿還是蟻穴,被設定的位置和國家的疆界一樣,精準且常常帶來許多的摩擦和破壞。
  • 記載也常常走向失敗和邪惡,虛偽的編造,惡意的修改,正義的否定,執著的頑固,失去了任何可以繼續流浪的安然快怡之心。記載依賴的也僅僅屬於文字的表達,而更多的是迷失甚至迷幻了心境的道義。
  • 泉水噴湧,推動著溪流向前,或快或慢,穿過一道道堅硬或柔弱的障礙,磨平了石頭的稜角,沖刷出一條大地的經脈,日日不息的河流在流動著流浪者的歎息:逝者如斯夫。
  • 流浪者的每個步伐直接構成了流浪的點點,卻平白無故地沒有任何祕密可言,淡漠了人世的變換也沒有淡化流浪的心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