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康懷及馬丁特展 駐村藝術家交流展

康懷以年表、照片、人物介紹、康灩泉作品及其唐詩朗誦聲音檔,呈現三代康家歷史。(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07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2016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重頭戲,7月16日於頭城老街熱鬧展開。為呼應活動主題「記憶,技藝」,現場除有書畫家康懷與插畫家鉛筆馬丁的個人特展,更有八位駐村藝術家交流成果展,包含大神尪、壓克力畫、插畫、拼布、木工、紀錄片等創作,現場超過百位民眾一同共襄盛舉。

林聰賢縣長表示,頭城是開蘭第一城,文風鼎盛,文化人才輩出,現在有一群在地青年接棒傳承,舉辦「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為老街注入活潑繽紛的藝術氣,這讓縣府更有信心,打造宜蘭成為創新創業人才的桃花源。

在地藝術家個展方面,「蘭陽第一筆」康灩泉之孫康懷,於「金魚。厝邊」以年表、照片、人物介紹、康灩泉作品及其唐詩朗誦聲音檔,呈現三代康家歷史之外,也展出七幅康懷父親-康介珪贈送頭城鎮前鎮長邱金魚的親手提字匾額。

七幅康懷父親-康介珪贈送頭城鎮前鎮長邱金魚的親手提字匾額。(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七幅康懷父親-康介珪贈送頭城鎮前鎮長邱金魚的親手提字匾額。(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鉛筆馬丁展出自己於2015年完成創作的「頭城地卷長卷」,此幅總長達14公尺,濃縮石城到頂埔超過20公里的地景,是他花了半年,繪製35幅畫作完成。他也讓遊客用大頭針、線、便利貼,在有記憶的頭城景點標記並留言,希望藉此連結彼此的頭城記憶。

鉛筆馬丁讓遊客在有記憶的頭城景點標記並留言,希望藉此連結彼此的頭城記憶。(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鉛筆馬丁讓遊客在有記憶的頭城景點標記並留言,希望藉此連結彼此的頭城記憶。(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興安堂大神尪團隊提供迷你版的大神尪骨架,供小朋友體驗扛大神尪的樂趣(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興安堂大神尪團隊提供迷你版的大神尪骨架,供小朋友體驗扛大神尪的樂趣(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遊客體驗扛起大神尪,笑得合不攏嘴。(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遊客體驗扛起大神尪,笑得合不攏嘴。(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藝術家駐村於11日開始,展開為期五天的藝術創作。他們以各自擅長的創作方式合作,創作屬於頭城在地的藝術作品。激盪交流後的作品於源合成街屋(楊乾鐘美學館)、吳記古早味鳳薯酥展出。

BB I Bleeding Boys以紀錄片的方式,訪談興安堂大神尪團隊,面對傳統與創新的掙扎。另外,興安堂大神尪團隊也特別展示大神尪,供遊客親身體驗,甚至還提供迷你版的大神尪骨架,讓小朋友小試身手。

BB I Bleeding Boys以紀錄片的方式,訪談興安堂大神尪團隊,面對傳統與創新的掙扎,以及刻板印象而造成的傳承問題。(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BB I Bleeding Boys以紀錄片的方式,訪談興安堂大神尪團隊,面對傳統與創新的掙扎,以及刻板印象而造成的傳承問題。(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擅長拼布的賴淑真與藝術家江海泙攜手創作一個拼布與壓克力畫融合的作品,其近景是一片芒草,遠景則是宜蘭著名景點-龜山島。

擅長拼布的賴淑真與藝術家江海泙攜手創作拼布與壓克力畫融合的作品,凸顯宜蘭人的共同記憶。(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擅長拼布的賴淑真與藝術家江海泙攜手創作拼布與壓克力畫融合的作品,凸顯宜蘭人的共同記憶。(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木工師陳啟文與藝術家郭盈秀合作,由陳啟文手工製作月琴,郭盈秀在旁拍攝記錄。
人稱「船老大」插畫家陳正勝與藝術家李致寬搭檔創作壁畫。

木工師陳啟文與藝術家郭盈秀展出手工自製月琴及月琴製作過程的影像作品。(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木工師陳啟文與藝術家郭盈秀展出手工自製月琴及月琴製作過程的影像作品。(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除了有駐村藝術家交流的成果展示,還有文創市集、動態表演、「知識王」挑戰賽、「故事列車」導覽等。

主辦單位在慶元宮舉辦「知識王」挑戰賽,遊客從互動遊戲中,更認識頭城人文風情。(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主辦單位在慶元宮舉辦「知識王」挑戰賽,遊客從互動遊戲中,更認識頭城人文風情。(宜蘭縣丟丟銅青年協會提供)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