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效率驚人記憶法 (五)

觀察用心與仔細,忘掉的機率最低
作者:多湖輝 譯者:林曜霆
font print 人氣: 412
【字號】    
   標籤: tags: ,

 

偶爾會有像這種情況發生:當閱讀參考書不經意往回翻看時,卻感覺眼前的每一頁都像完全沒看過似的,自己一點印象都沒有。

這種心理狀態就叫「心不在焉」,指的是眼裡雖然看著對象,但心裡卻什麼都沒看到,所見到的事物自然難以留在記憶當中。即使不到心不在焉的程度,而只是漫不經心地看,也同樣會記不起來。如果真的想要記起來的話,就要用「心」仔細觀察,掌握住對象的特徵。

有位小學老師想要教學生認識金魚,就把養著金魚的水槽放在桌上。學生每天都看著金魚,直到了某天,老師用布把水槽蓋住,讓學生看不見金魚,並要他們試著畫出金魚的樣子。結果,沒有人能正確地畫出來,甚至連眼睛、鰓或背鰭等特徵之間的關係都搞混了。這是因為學生雖然每天都看著金魚,但事實上卻什麼觀察也沒進行。如果這位老師有教學生該觀察哪裡、該怎麼觀察的話,學生就能更正確地畫出金魚的模樣。

課本或參考書也一樣。漫不經心地讀過後,想要正確地重現內容是辦不到的。你首先要找出特徵所在,仔細地理解特徵及其關聯才行,就像畫家在繪圖時會專注地用眼睛來觀察目標,是同樣的道理。

觀察得不夠詳細,不管事後如何努力回想,都只能想到些枝微末節的事,重點卻怎麼也想不起來。若是在實驗室裡流著汗拼命地記,在考試時卻怎麼也想不起實驗過程,最後發現自己只記得一些派不上用場的小事,那麼肯定會心痛不已。

─ ─摘自:《超效率驚人記憶法》方言文化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國立中央大學博士班肄業的「雨木木學習中心」陳建霖老師,30日下午接受環宇電台「美麗心桃園」節目主持人丘尚英專訪,暢談清年人的夢以及有効讀書與學習方法,該訪問將「美麗新桃園」節目播出。
  •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我很好奇地詢問他們為何會這麼覺得,通常得到的回答都是「我對數字沒輒啊,所以連電話號碼都記不太住」,諸如此類地出現各式各樣認為自己記性差的答案......
  • 想要記得住,其先決條件就是「勾起興趣」。
  • 資料懂得「分類整理」,就有好記性
  • 因年齡不同,人用來記憶的方法也會有差異,因此配合年齡選擇記憶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記憶方法。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有效的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值得學習。以下幾個策略可以幫助學生以最佳的方式管理時間。
  •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吃一隻活青蛙,那麼接下來的一天就不會有更糟糕的事情了。」 這句標誌性的名言是「吃青蛙」學習法的起源,這是一種通過確定優先級進而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助於人們識別並首先完成最困難的任務,讓它們不再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