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企海外收購為何碰壁?「中共非正常國家」

人氣 1654

【大紀元2016年08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中國公司把全球資產當作自助餐狼吞虎咽的日子可能已經到頭了。

CNBC報導說,在過去幾年,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公司尋求海外增長,中國企業一直在狂吞海外資產。根據路透社數據,單單在今年,中國公司就已經拋灑1116億美元進行海外收購,超過了去年全年1115億美元的交易額。

但是其它國家已經開始變得警惕,並對中國的突襲推出政治和經濟限制措施。

穆迪前亞太主權風險經理湯姆斯•拜耳說,擔憂源自於中共政府的參與。

拜耳告訴CNBC,「大多數中國投資源自於國營公司,這些公司受到最多的審查,這是因為東道國擔憂中共政府對在海外市場運營的中國公司的影響力。即使私營公司也受到懷疑,因為晦暗不明的股權結構和它們跟政府的間接關係。」

上個月,英國政府對欣克利角核項目啟動新一輪審查,因為擔憂項目合作方——中廣核集團。這繃緊了兩國關係,引發中英「黃金時代」終結的猜測。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最近寫信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說,她想要提高兩國貿易合作,並證實將很快訪問中國。此舉凸顯了英國政府在平衡國家和商業利益方面面臨的難題。

英國不是唯一一個抗拒中共收購的國家。

上週,澳大利亞阻止中國國家電網和香港長江基建集團以100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電網的交易,理由是國家安全。

澳大利亞執政聯盟高級成員告訴路透社,澳大利亞放棄商業利益、拒絕中國收購有三個原因:南海紛爭;澳大利亞人越來越意識到中共的專制超過了他們原先以為的程度;收購方是中共國企。

隨著更多億萬美元的交易浮現,觀察者說,那些涉及戰略領域諸如能源、電力和基礎設施的交易將受到密切審查。

中共官媒似乎對各國抵制中國企業的收購頗為不滿,稱英國和澳大利亞患上了「中國恐懼症」。一名英國高級官員解釋了「中國恐懼症」的根源。

英國前外相聶偉敬(Malcolm Rifkind)在《電訊報》撰文說,隨著新首相特雷莎•梅上任,英國不再將中國作為一個普通國家來做生意。這是因為,它在中共治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中共政權是一個專制主義政權,它花費在國內安全和監聽本國人民上的錢超過了國防開支。自從1989年天安門大屠殺以來,中共就對民主政權懷著強烈的偏執,它花費大量金錢在鎮壓國內民主運動上面。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安邦再加價競購喜達屋 財新質疑其資金來源
內外交困 中共邀西方巨頭「包裝」自己
陸媒曝保監會計劃派調研組赴安邦調查
人民幣中間價觸5年新低 高盛預期再跌3.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