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改革設想 發改委財政部合併「發財部」

【大紀元2016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近日,將中共發改委和財政部合併組成超級「發財部」的設想,成為莫干山會議的熱門話題,由經濟學家提議並得到這兩部門智囊的附議。

據悉這兩部門近兩年來在多個問題上較量博弈令業內矚目。

9月24日至26日,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在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舉行,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論壇上發表題為《中國金融監管新框架》的演講。

演講中他介紹,目前大陸的現狀是,「人民銀行不是貨幣政策的決策單位,它是建議和執行單位。貨幣政策決定權是在國務院,國務院一個副總理管金融,一個副總理分管發改委,一個副總理是分管財政部,還有一個副總理是分管人民銀行,因此中國的決策體制是非常分散的。」

他提出關於今後中國大部制改革的一個大膽的設想,「設立超級央行行長可能統管整個金融,地位相當於副總理。」

另外,他建議把發改委和財政部合併起來變成一個超級海外概念的財政部,也是一個副總理主管。因為發改委在中國實力很強大,他表示自己當時起名叫「發展財政部」,簡稱「發財部」。

沈建光認為合併的好处:一方面可以強化財政的職權,將發改委對重大項目的審批權以及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控制權併入「發財部」,並將國資委的部分財權併入,提高「發財部」對國有資本預算收入的控制力,使財權、審批權和支出權統一;

另一方面,發改委可以比較灑脫地進行部門職能和利益的協調,製定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據「金羊毛工作坊」微信公號披露,沈建光的觀點得到來自這兩個部高級智囊的附議和應和:

前財科所所長賈康以韓國為例稱,韓國的規劃與財政部就是原來的規劃院和財政部並在一起。但中國橫跨了兩屆政府,第三屆政府承認大部制改革原則和方向,但只走了一點點小碎步。

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曹文煉表示,遲早有一天發改委的某些職能會和財政部合併,而另外一些職能跟中財辦合併比較好。

該微信公號還披露,發改委和財政部在2014年以來,「雙方在穩增長還是防風險上的較量博弈令人矚目,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上的針鋒相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兩年宏觀調控政策的「紊亂與失效」,而合併可以降低政策協調成本。

责任编辑:高静

相關新聞
全球金融監管協議出台 銀行股本增至7%
中國影子銀行貸款超20萬億元 金融體制改革露跡象
美金融監管機構對華爾街大鱷不作為 奧巴馬著急
朱鎔基前秘書頻釋放金融監管變局信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