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逼遷戶免費律師法案 首次聽證

四十二位市議員共同發起 欲幫助低收入逼遷戶免費打官司

多個租客團體在聽證前舉行集會,對法案表示支持。 (鐘鳴/大紀元)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大紀元2016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鐘鳴紐約報導)紐約市的法律是非常傾斜租戶的,不過,被逼遷的租戶在法庭上往往處於劣勢,通常來說,會有至少一個甚至一組律師代表房東,而大部分情況下,租戶隻身一人出庭,連個律師也沒有。

市人力資源局(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3年只有1%的租戶有律師,到2016年8月,這一比例上升到27%,而房東則幾乎是100%有律師代表。

聽證會現場租客眾多,一樓完全坐滿,二樓也坐了不少人。
聽證會現場租客眾多,一樓完全坐滿,二樓也坐了不少人。(鐘鳴/大紀元)

市議員列文(Mark Levine)和吉布森(Vanessa Gibson)在一份聲明中說,2015年紐約市有2.2萬個家庭被逼遷,而根據獨立預算辦公室(IBO)的一份報告,遭到逼遷是導致住戶最後成為遊民的主要原因。

為了解決房東與租戶在法庭上的不平等地位,市議員列文在2014年提出了Intro 214-A法案,計劃為遭逼遷、驅趕的低收入租戶提供免費的法庭服務。

該法案在市議員中得到廣泛的支持,除了列文作為法案的發起人以外,還有41個市議員共同發起這一法案,其中包括多個華人社區的市議員,包括華埠的陳倩雯、法拉盛的顧雅明、貝賽的郭登祺(Barry S. Grodenchik)、布碌崙的崔馬克(Mark Treyer)和萬齊家(Carlos Menchaca)、艾姆赫斯特的卓姆(Daniel Dromm)等。

紐約市公益維護人詹樂霞(James Letitia)也是這個提案的共同發起人。但是,市議長馬麗桃(Melissa Mark-Viverito)沒有參與發起這一法案。

在法案提出兩年以後,該法案於昨天(9月26日)舉行了第一次聽證會,紐約市多個房客權益組織、官員、民代到場支持,包括公益維護人詹樂霞、市主計長斯靜格(Scott M. Stringer)、紐約州前首席法官利普曼(Jonathan Lippman)等。

租客法律援助 預算六千萬

市長白思豪在2015年簽署了Local 61號法律,成立了民事司法辦公室(Office of Civil Justice,簡稱OCJ),該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局下面,為租戶提供法律援助的服務也統一由該辦公室管理。

據市人力資源局局長班克斯(Steven Banks)介紹,2017財年中,紐約市在免費法律服務上投入超過1億美元,其中,市府為保護租客的法律援助投入為6,200萬美元。主要的項目包括:

「減少遊民法律項目(Homeless Prevention Law Project,簡稱HPLP)」,該項目為全市遭逼遷的低收入住客提供法律服務,2013財年的預算為490萬美元,到2017財年增加到2,580萬美元。該項目為可能因為逼遷導致無家可歸的人士提供上庭和其他法律服務,其中「擴展法律服務(ELS)」專門為10個郵編內的低收入租戶提供幫助。

法律援助協會(Legal Aid Society)的「房屋援助項目」(Housing Help Program,簡稱HHP),為特定郵編區域內的低收入住戶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包括上庭打官司。該項目由市人力資源局和羅賓漢基金(Robin Hood Foundation)共同資助,人力資源局提供300萬。

「反騷擾和租客保護(Anti-Harassment and Tenant Protection)」法律服務項目是為已經遭逼遷、在法庭與房東打官司的租客提供法律服務,不過,這一項目並不介入法庭的部分,只提供教育和訴訟前的服務。「反騷擾和租客保護」項目2015財年的預算是460萬,2017財年為3,290萬美元。◇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