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有心溯源餐廳平台 打造安心飲食圈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12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蕭軒台灣台北報導)「動物被人類吃,是一種緣分;縱使牠們是人類的食物,從生長到屠宰階段,也都要以人道方式善待。」郭旭英娓娓道出自己的心聲。

食品獸醫行動挺國人食安

在國外(經濟動物獸醫師)是很重要的工作,但在台灣或許知道的人並不多。身為(食品獸醫師),職責是照顧家禽牲畜的健康,確保最終成為食物的肉類也是品質優良且健康的。

每天吃的肉類包括雞、鴨、鵝、牛、羊、豬等,這些動物在政府的規範中,一定要合法登記,也必須進到屠宰場宰殺,所有過程至少有獸醫師的兩道把關:平時健康把關、宰殺時的環境把關。

「人道飼養」是郭旭英不斷強調的重點。動物也會生病,肉商卻要求未來食用的動物,生病了要被殘忍對待,不替牠治療。他說,「我們希望對動物一定要『合法用藥』,而不是一味堅持『絕對不用藥』。」

另一方面,強調「新鮮」、「現宰」的觀念,竟是嚴重的防疫漏洞。「其實這很危險,獸醫師有他的專業,能判斷肉品是否被感染;但是不肖商人認為,有病的不送屠宰場,送去其他地方『私宰』。」

包心菜實驗廚房也是加入溯源平台的餐廳, 選用健康的履歷農產品,不再四處奔走找尋好食材。(包心菜提供)

產銷履歷 識別優質農產品

除了肉品感染的風險,台灣食安問題層出不窮,農委會開始推廣農產品產銷履歷。

郭旭英說,這是非常好的起步。「農產品產銷履歷」是農委會為了因應食安及永續農業,而開始落實的「農產品驗證」及「履歷溯源」系統。

希望加入產銷履歷的農民,要依照符合標準的施藥、管理、生產及採收流程,定期由公正第三單位進行審查,最終核發產銷履歷認證。

值得一提的是,產銷履歷必須由農民自掏腰包檢驗,為的是讓認真用心的好農,所栽種和養殖的優質農產品能被消費大眾辨識,同時也保障好農的產品不被劣質品混充。

郭旭英表示,曾有某五星級餐飲業者為了頭銜,標榜食材來源健康,但1月1日下單一隻產銷履歷的雞,到了3月1日未再進貨,卻不斷提供雞肉料理,「意思是一隻雞3個月還沒用完,消費者一看就懂了。」

加溯源平台餐廳穩定緩增

為了預防不肖業者的欺瞞行為,郭旭英與志同道合的團隊於2015年接受農委會輔導,成立「有心溯源餐廳平台」,保障那些願意長久使用產銷履歷農產品的優質餐廳。

「加入溯源平台的餐廳,都可以在網站上找到資料,包括哪一道菜用了哪一項履歷農產品,以及每次進貨的日期、品項和重量。」

餐廳加入溯源平台,不需要額外費用,「有心」溯源餐廳平台的工作即是定期查驗,若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查證後屬實便會將餐廳除名。

隨著食安及消費者意識抬頭,近年溯源餐廳的數量也呈現穩定緩增。

食安自己來選認證農產品

消費者的食安把關能如何更嚴謹?郭旭英坦言,食安問題,往往是因為少數不老實的商人偷雞摸狗,經過媒體渲染,造成人心惶惶。

他建議,在家自己開伙,可以選擇產銷履歷農產品,外食則可挑選溯源餐廳,至少有政府單位重重審查認可,會比一般的食物來源更安全、更健康。

民眾可能有疑慮,曾有履歷農產品被檢驗出超標,產銷履歷也非百分之百「零汙染」怎麼辦?郭旭英表示,農民可能真的用心種植、養殖,有時被鄰田汙染,或停藥期不夠長還有殘留。

挺農民願自費敢被驗證

他說,農業畜牧業不可能百分之百,但是最起碼這些農民願意出錢、敢被驗證,知道哪邊做得不好,才能改善。

郭旭英認為,消費者反而應該更鼓勵、支持這些願意認證的農民,「不然一次鄰田汙染檢測出來,就被罵,以後沒人願意認證,就永遠不超標,因為根本沒檢驗。」

另外對消費者端的建言,身為一個孩子的父親,郭旭英的願望是讓念幼稚園的兒子上小學前,推動學校營養午餐,選用產銷履歷農產品的中央廚房。

他表示,家長們可以思考,孩子的食量小,履歷農產品也沒那麼昂貴,「假設一餐多5~10元,一個月餐費多100~200元,就能讓孩子吃有機和產銷履歷的蔬菜,多數家長不用政府補助也能做到。」

郭旭英的願望是讓念幼兒園的兒子上小學前,推動學校營養午餐,選用產銷履歷農產品的中央廚房。圖示:中市預審營養午餐菜單。(台中市政府新聞局)

營養午餐 鼓勵吃履歷蔬菜

郭旭英指出,「消費者要求肉價便宜,又要安全,這觀念就很矛盾。」他舉例,打瘦肉精的豬肉6個月就上市,一般要7個月,每年宰殺1萬頭,每年省千萬元成本,當然便宜。

另外,慣性農法使用大量殺蟲劑、農藥或催肥催熟的藥劑,可以快速收成,節省大量成本,然而諸多的化學添加物,最終還是回到人類身上。

對此郭旭英說,當蔬菜或肉品漲價,我們想要殺價,可是生病去看醫生,不但不殺價,說不定還送紅包。為什麼?醫生攸關自己的性命安全,每日的食物也同樣攸關自己的健康安全。

唯有發自內心地意識到問題源頭,才能真正改變觀念,進而改變行為。

「成立溯源餐廳平台只是過程,最終當然希望再也不用檢驗、認證,所有農產品生產出來都是健康、安全的。」他由衷盼望,台灣回到一個以人為尊、食物真實且安全的社會。◇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