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無家可歸者變反貧窮鬥士 她是如何做到的?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綜合報導)士嘉堡居民Bee Lee Soh的故事進入了士嘉堡紀念加拿大150歲生日的活動記錄中。她從一名不知道社會福利服務的無家可歸者,變為了一名為貧窮階層爭取利益的鬥士。

按網站150neighbours.ca上的記載,蘇唔(Bee Lee Soh)是一名貧困的移民,2015年前,她認為政治是為政治家服務,而不是為她這樣的人服務的。她入住位於士嘉堡的一個庇護所後,這庇護所正面對20%的開支裁減。於是,她開始自己的「維權」生涯。

作為消除貧窮的倡導者,蘇唔積極參與各種相關活動,在集會、市議會論壇、遊行等活動中演講,還做其他參與者的輔導員。

蘇唔現在是多倫多市減貧戰略的生活經驗諮詢小組成員、加拿大扶貧諮詢委員會成員。她也是2016年薩馬拉加拿大每天政治公民獎(Samara Canada Every Day Political Citizen Award)的決賽入圍者。

動力來自於親身經歷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蘇唔19歲時從馬來西亞來加拿大讀書,1993年成為加拿大公民。她多年從事低薪工作,不知道社會福利政策。

2004年,她從事最低時薪的工作,無力承受每月700元的房租。在她找到更便宜的房間前,她的房間已經被租給了別人。蘇唔成了無家可歸者。

蘇唔不知道政府有庇護所,為了保暖,她呆在Tim Hortons咖啡店裡,沒法睡覺。這時,她還幹著一份全職工作。

因為沒有睡覺,蘇唔很快就失去了工作。有2個月的時間,她為了免於露宿街頭,在全夜營業的咖啡店、醫院急診區及其它公共場所過夜。隨後的6個月,她在社區的臨時避難所吃、住,直到有人告訴她,可以申請福利金。

有了福利金後,蘇唔能夠租房間住了。從那以後,她一直無法全職工作。

政府願聽親歷者故事

自2015年以來,蘇唔一直在講述她的故事,當時她是從350多名申請者中被選出的35人之一,為多倫多市的20年減貧戰略提建議。該戰略計劃今年秋季已獲批准。

蘇唔加入了幾個社區團體,敦促市議會履行該計劃的承諾,在2035年前消除多倫多的貧困。她特別關注單身貧困人士的困境。她表示,政府一直在為家庭、兒童和老人提供幫助,但單身人士生活成本高,單身者變成無家可歸者的風險最大。

負責多倫多市減貧戰略的市議員Joe Mihevc認為,政府在製定解決貧窮問題的政策時,應去考慮生活在貧困中的人的親身經歷。因為這不是學術、政治或政府的演習,而是具體個人的生活。

蘇唔不但受到多倫多市的邀請,也收到了聯邦政府的邀請,在減貧政策上提建議。據星報的報導,蘇唔在回憶她去年9月在渥太華的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講自己的故事時哭了。她說,當時聯邦家庭、兒童及社會發展部長杜克洛(Jean-Yves Duclos)站起來擁抱了她。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