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身分盜竊頻發 及時對帳單有助減少損失

國泰銀行副總裁兼經理鄭嘉惠在臺灣會館介紹防範身份盜竊。 (林丹/大紀元)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三年前,我突然收到很多我沒有消費的信用卡帳單,原來有人用我的身分證在三家銀行開了多張信用卡,每次刷1千多塊,連續刷掉了3萬多塊,但我的身分證一直在我身上沒丟過。」陳先生日前在臺灣會館舉辦的「防身分盜用講座」上講述自己身分被盜的經歷。

國泰銀行副總裁鄭嘉惠17日受會館老人中心的邀請,在講座上講授如何防止身分被盜。他提醒,平時要注意對帳單和保留小票,越早發現帳單問題,越早向銀行報告,越有利於挽回損失。

據統計,美國每年因身分盜竊遭受損失的超過1千7百萬人,身分盜竊者可把事主的銀行帳號的錢全部取走,以事主名義申請貸款、辦信用卡、申請社會福利、領走政府退稅,甚至把事主的房子賣掉都曾發生過。

竊賊通過翻垃圾桶、翻信箱偷信、偷支票(帳號)、更改你的地址把你的月結單轉至另一地址,以及網絡駭客等方式,竊取事主的姓名、社安號、銀行帳號、密碼,或在ATM機、刷卡機上安裝盜卡器,甚至有酒樓、商店的員工在顧客結帳時,趁著顧客不注意,偷偷盜刷。

鄭嘉惠提醒,一定要做好防範,尤其信件不要隨便扔進垃圾桶,一定要用碎紙機碎掉或撕得很碎才扔;要養成每月(甚至時常)查看帳單以及平時消費後要保留小票的習慣,一旦發現帳單有問題,要立即報告銀行,越早發現、越早報告越好,客戶可比較順利地獲得銀行同意,免除支付的責任。

「一定要及時看帳單,不要帳單來了丟在一邊不看,過了很長時間才發現問題,這時銀行可以不受理,因為銀行有寄帳單給客戶的責任,客戶也有及時查看帳單的責任。」鄭嘉惠說。他還提醒,耆老有一定的積蓄,但判斷力差,騙子往往以耆老為行騙目標,故耆老尤其要提高警惕。

一位耆老介紹,自己有次買菜因現金不夠,刷了信用卡,收到銀行帳單後發現了不是自己消費的帳款,馬上向銀行反映,並提供小票作證,銀行表示,是她的信用卡被盜刷了,當即為她換帳號,並免除她付那筆款。鄭嘉惠誇這麼耆老是「模範客人」。老人中心林女士也表示,她每次消費都保留小票,直到核對過帳單沒問題才扔。有幾次她去加油之後,信用卡多了幾筆可疑消費,她核對小票確定不是自己的消費,及時向銀行報告,銀行有很快同意她不用支付。◇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