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星空】帝王一

唐太宗的故事(四)仁德天子 善待眾生

作者:天熙
太宗在位期間,崇善廣德,恩澤四方,開創了唐代盛世偉業,成就了歷史上最輝煌的「貞觀之治」。(製圖:柚子/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99
【字號】    
   標籤: tags: , ,

唐太宗氣度寬宏,眼光遠大,其崇高的德行在他的開國、治國、君臣相處,及在許多細微處都能顯現出偉大君主善待眾生、德澤四海的博大胸懷及泱泱大國的風範。

釋放宮女三千餘人

秦王生性仁厚,長期深入民間,了解民生疾苦。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被立為皇太子,有權決斷各種政務,於是他釋放出禁苑中所養的鷹犬,並停止各地進貢奇珍異品,政令崇尚簡肅,天下大悅。

同年八月唐太宗登基後,大赦天下,放回武德元年以來被流配者,天下免除繇役一年,並釋放宮女三千餘人。《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對侍臣說:「婦女被幽禁在深宮裡,實在可憐。而且隋代末年,隋煬帝不停地挑選宮女,修建離宮別館,在沒有君主住宿的地方,也聚集了許多宮女。耗竭許多人力財力,這些婦女除了打掃宮室之外,還有什麼用處呢?現在我準備放她們出去,任憑她們選擇配偶,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費用,而且還可以使百姓減輕負擔,宮女自己也會滿意。」於是,派遣尚書左丞戴冑、給事中杜正倫,裁減宮女,放她們出宮,任其自由嫁人。

自省濟民 旱災乃止

貞觀二年,關內地區發生旱災與饑荒,唐太宗李世民派出御史大夫杜淹,巡視關內各州。而且開倉濟民,將皇家倉庫中的金銀絲綢拿出來,遇到有災民賣兒賣女的,就替他們贖回為換取衣服和食物而賣掉的小孩。

唐太宗並自省,水旱不調,都是君王沒修好品德造成的,君王應該受到老天的懲罰,百姓不應遭此災難。於是在詔書中說:「如果能讓年成豐收,天下平安,即使把災禍移到我的身上也甘心情願。」不久天降大雨,緩解了旱情,百姓都很高興。

慎審冤案 帝命天成

《冊府元龜》中記載:貞觀三年,唐太宗準備親自審查被判處死罪的罪犯,以免出現冤死大案。死囚中有個叫劉恭的,因為他脖子上天生有紋絡字樣,又自稱將來會成為帝王,所以被捕,並擬定被殺頭。

唐太宗見到這個罪犯後,說:「脖子上有字,是天生的,那又代表什麼呢?又能有什麼預兆呢?如果天意要成就他,讓他當皇帝,那他也不是我能夠消滅的。如果他沒有什麼天命,即使脖子上有字,又有何妨?所以不能以此定罪。」

於是,唐太宗就把這個人釋放了。

天子哭喪 死而無憾

太宗仁德,待人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對一般的士兵也是非常尊重和關懷。貞觀十九年,太宗征高麗,對於跟隨隊伍出征的士兵,太宗都要親自安撫慰問。有一個士兵生病不能來,唐太宗親自寫下詔書派人送到他的病床前,詢問他的疾苦,叫當地醫生為他治療。所以不管將軍還是士兵都願意盡忠報國。後來,大軍回師,唐太宗還下詔收集陣亡將士的遺骨,供奉牲禮親臨祭拜,哭聲極其哀慟,在場將士無不受到感染,悵然淚下。生還的士兵回到家鄉,把這些情形告訴給死難者的父母,死難者的父母知道後都說:「我兒子的喪禮上,有天子為他痛哭,真是死而無憾啊!」

仁民愛物 四夷進貢

貞觀四年,林邑國(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向唐朝進貢火珠,唐朝的主管官吏因其呈文語氣不順,請求朝廷發兵征討他們。

唐太宗說:「戰勝小國,不宜動用武力。何況,他們只是在呈文中言辭上有問題。應該考慮到外國人學用中文有困難,不容易!這種事以後不必介意。」

五年,林邑國又獻五色鸚鵡。太宗感到驚奇,下詔令太子右庶子李百虊為之寫一首賦。後來林邑國又進奉白鸚鵡,這隻鸚鵡非常聰明,能說很多人話,尤其善於應答,但它在應答之中,竟然經常流露出淒苦無助的言語來。唐太宗很憐憫它,把它交給使者,讓使者將它放歸森林。

不忍殺生 放棄做藥

《朝野僉載》中記載:有一天,唐太宗問司膳的光祿寺的一位韋姓司膳官,跟他要沒有固狀脂肪的肥羊肉做藥。這位光祿卿韋先生,不知該從何處取得沒有固狀脂肪的肥羊肉,就去當時的侍中郝處俊的府上請教,問該怎麼辦。郝處俊一想就有辦法了,說:「皇上有好生之德,您就不用為此事煩惱了。」

於是郝處俊向皇帝上奏說,如果要找到完全沒有固狀脂肪的肥羊肉,那必須選取五十隻大肥羊,在羊的面前殺羊,一隻一隻地殺,於是,每隻羊都會感到恐懼,羊身上所有的固狀脂肪都會破凝固狀而滲入肉中。取那最後的一隻羊肉,就會得到肥極而沒有固狀脂肪的肉了。

唐太宗不忍殺生,就停止了做藥的想法。並且還因為郝處俊的知識淵博而獎賞了他。@#

參考資料:《舊唐書》《貞觀政要》《冊府元龜》《資治通鑒》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太宗征戰,並非只靠一己之勇。太宗治軍之嚴謹,布陣之精準,臨敵之應變,料敵之如神,用兵之出奇,戰術之多樣,戰略之高超,將將之貼切,更兼天意使然,遂使其百戰百勝,開創大唐王朝。太宗熟讀兵法,用乎於心,審時度勢,無往不勝,戰功卓著,然只留下極少兵法論著。成吉思汗所言之《唐宗兵法》即為後世所傳《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 作為中國神傳文化鼎盛期的唐代,其繁榮文化就世界而言,可稱得上無與倫比。
  • 大唐王朝,是中華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百花齊開、大放異彩的全盛時期。她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以致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一路遙遙領先。特別是初唐時期的「貞觀之治」,如一輪皓月,照亮了人類歷史的整個夜空。
  • 李世民一再強調說:「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寬簡。」「若刑罰不當,殺錯了人,怎樣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過來。」
  • 君主如不知節制慾望,臣民就會好逸惡勞;君主如不能嚴於律己,卻去禁止別人不做壞事,就像是怕火燃起,卻用加上柴薪的辦法去撲滅火焰;也如同討厭池水渾濁,卻自己動手不斷攪動,希望它能澄清一樣,這是辦不到的。還不如先從自己做好開始,儘管你不說什麼,民心風俗也會因此而變好。
  • 對於戰爭,既不能沒有,也不能常用,所以作君主的要在四季農閒之際,講解和演習軍事和練兵,一定要做到有備無患。
  • 陝西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下的古觀音禪寺內,有一棵據傳是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下的,至今已逾1,400年歷史的銀杏樹。每年此時,金黃的銀杏葉子開始凋落,象是在銀杏樹下鋪成了金黃色的毯子。今年前去觀賞的遊人將達到日計10萬人,場面十分壯觀。
  • 唐太宗是大唐星空中最璀璨耀眼的一輪明月,不但照亮了唐朝歷史的夜空,也是後代帝王仰慕並引為仿效的治世典範。唐太宗不但是史上唯一集開國、武功、文治、締造盛世為一身之千古一帝;也是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於一身的偉大君主。不論唐太宗的偉大事蹟,或是發生在他身邊的小故事,今天讀來都令人回味,發人深省。
  • 唐朝剛建立時,高祖僅據有關中一地,天下依然群雄並立,據地為王。當時的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彼時劉武周與蕭銑居於西北,王世充居於中央,面對各路梟雄,秦王沒有畏懼,心中只有「思靖大難,以濟蒼生」的宏大使命。
  • 要擊敗群雄,平定天下,不僅需有運籌帷幄的能力,也需有如金剛鑄造的超常意志;更重要的是加上天助,也就是需有天命,順天而行,自然可得。而且真命天子,自有神佛護佑,秦王在多次危難中,都能死裡逃生,轉敗為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