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論戰升級 證監會和央行旗下媒體加入

人氣 1295

【大紀元2017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針對中國股市IPO發行是否放緩甚至暫停的討論,進入白熱化。從經濟學家的舌戰到中共證監會四家指定媒體和中共央行旗下媒體之間展開了論戰。

6月12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和《證券日報》均發文,反對「暫停IPO以救市」的老路,反對IPO發行加速導致股市大跌的說法。這四家證券報是中共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

隨後,中共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則發表觀點說,放緩新股發行節奏,有利於改善投資者情緒。

幾天前曾經呼籲放緩IPO發行的經濟學家韓志國,則對上述證券報喊話說,為IPO背書是「為博得主子歡心」,二十多年指定媒體進行信息披露的行為是計劃經濟的結果,是信息造假的根源。

而在此之前,中國的經濟界人士已經各分兩派,對IPO發行展開舌戰。最早是韓志國於5月下旬股市大跌時發文,贊同放緩和暫停IPO,被認為是直接將矛頭指向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隨後,葉檀、高善文等學者發文反對暫停IPO,表示中國股市的問題在於上市公司的質量,這並不是暫停IPO這種短期措施所能解決的。之後,韓志國對上述學者進行炮轟。

中共監管「風雲多變」 投資者「目不暇接」

此次中共證監會和中共央行旗下媒體的論戰,在業界引發震動,尤其是一眾中共官媒的態度變化以及監管措施多變,格外引發關注。

今年年初證監會提速IPO發行之後,中共官媒齊發聲支持,央行《金融時報》發文說IPO發行加速加大股權融資,有助於企業業績和資金脫虛入實。而此次該媒體態度反轉,轉而支持IPO放緩。而當時,中共央視財經頻道卻發出反對聲音。

中共監管措施也表現多變,令投資者應接不暇。中共證監會下發IPO批文的固定時間是每週五,今年初至5月下旬每週五公布IPO發行數量增加,均在10家以上,審核節奏從4月份開始也從原來的每週兩次,增加到每週三次。

但在韓志國5月下旬發文後,IPO發行隨即減速,5月26日減少到7家,6月2日更減至4家,而在6月9日,數量又再次增加到8家。

最近針對IPO發行的爭論,發生在A股持續大跌之際。但是數據顯示,中共證監會5月下旬放緩IPO發行速度之後,A股並未有起色。最新的6月12日數據顯示,滬指收跌0.59%,盤中一度下跌逾0.7%;深證成指收跌0.56%,創業板指收跌1.15%。

微信公眾號「俠客島」6月5日發文說,在股市大跌之際、IPO放緩之時,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成為眾矢之的,陷入輿論危機,但其背景是中國股市「政策市」和「散戶市」的獨特性,而非市場化。#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劉兆輝:兩年四次股災,主因是IPO掠奪公共財富
中共證監會發布減持新規 業界聚焦A股弊端
股市成提款機 A股市場7年累計減持近7000億
滬指失守3100點 成交量創四個月新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