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 技驚中華公所

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19日到訪紐約中華公所,大秀跳繩、踢毽及扯鈴等拿手絕活,讓華僑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看得大開眼界。 (蔡溶/大紀元)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7年07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跳繩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健身運動,誰都能玩的遊戲,但是繩中繩、交叉繩、波浪繩,長繩、中繩、短繩,以及繩中的一迴旋、二迴旋、三迴旋跳躍和穿梭,臺灣的青少年們將這個遊戲玩出新花樣,跳繩的人在繩子間輕鬆自如地跳躍,「與繩共舞」,展現出驚人的跳繩技術。

表演團與觀眾互動時,場下很多小觀眾對毽子躍躍欲試,都想試一試。
表演團與觀眾互動時,場下很多小觀眾對毽子躍躍欲試,都想試一試。(蔡溶/大紀元)

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19日到訪紐約中華公所,大秀拿手絕活跳繩、踢毽及扯鈴,讓華僑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看得大開眼界,場內驚歎聲、歡笑聲不絕於耳。華僑學校國小三班的陳嘉柔說,特別是演員們的技巧,以及團隊意識,可以將複雜的動作展現得如此輕鬆詼諧,讓她很佩服,「他們默契合作,表演樂趣十足,實在是太精彩了。」

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19日到訪紐約中華公所,大秀跳繩、踢毽及扯鈴等拿手絕活,讓華僑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看得大開眼界。
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19日到訪紐約中華公所,大秀跳繩、踢毽及扯鈴等拿手絕活,讓華僑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看得大開眼界。(蔡溶/大紀元)

當日在中華公所上英文課的林雪如聽聞樓下禮堂有表演,當即帶著女兒來觀賞。她告訴記者,昔日的臺灣,很多學校會組織學生到街頭等公眾地方表演跳繩等民俗運動,給當地的民眾觀賞,邊放歌謠,邊跳繩索,無論男女老少都很熟悉這些歌謠的旋律。看到這些學生們的精神面貌和活力,就知道民俗體育對學生們的好處,「你看這些跳繩的孩子,沒有一個胖的」。

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19日到訪紐約中華公所,大秀跳繩、踢毽及扯鈴等拿手絕活,讓華僑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看得大開眼界。
臺北市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19日到訪紐約中華公所,大秀跳繩、踢毽及扯鈴等拿手絕活,讓華僑學校的學弟、學妹們看得大開眼界。(蔡溶/大紀元)

臺灣不僅普遍推行民俗體育活動,臺北市自1978年開始,每年還會通過中小學競賽擇優組成「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以公費支出讓他們赴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訪問團團長、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何雅娟說,這些出國表演的學生也只有11~14歲左右,所到之地,觀眾們無不驚訝這種民間體育活動的生機與活力。

她說,這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既能有效訓練個人的反應和肢體協調力,多人一起又能促進團隊合作,結合舞蹈展現藝術之美,將臺灣淳樸的民風和傳統的民俗展現給海外的人。另一方面,國外參訪也讓孩子們擴大視野,很多孩子為了爭取加入、為國爭光,也都不怕辛苦,儘力把最好的呈現給海外僑胞看。◇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