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50年前鐵路華工吃什麼?

每組華工配一名廚師現做中國菜 乾貨蔬菜海鮮通通有 用料豐富

在中國許多地區,會將新鮮的漁獲製成鹹魚乾,讓食材容易存放。 (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人氣: 14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7年08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鐵路華工在修築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時,作出了突出的歷史貢獻,現代的人可能估計不到,鐵路華工不僅技能為人稱道,他們瘦小的身軀能夠勝任如此艱鉅的工作,也是有原因的——華工的伙食比其他族裔要健康、有營養得多。

鐵路華工後代李宗保按照諾德霍夫記載的食物清單,昨天現場為大家展示,這些食材包括:花菇、紫菜、金針菇、枸杞、魷魚干、紅棗干、乾鴨子等。
鐵路華工後代李宗保按照諾德霍夫記載的食物清單,昨天現場為大家展示,這些食材包括:花菇、紫菜、金針菇、枸杞、魷魚干、紅棗干、乾鴨子等。(蔡溶/大紀元)

由混血客家人羅笑娜牽頭舉辦的紐約「客家研討會」週末兩天在華埠舉行,昨天(6日)下午的一場有著十分有趣的題目「150年前鐵路華工吃什麼?」

李宗保按照諾德霍夫記載的食物清單為大家烹飪,現場中、西、非裔混血客家後代們品嘗美食,熱烈討論。
李宗保按照諾德霍夫記載的食物清單為大家烹飪,現場中、西、非裔混血客家後代們品嘗美食,熱烈討論。(蔡溶/大紀元)

早在1872年,紐約旅遊作家、《紐約論壇報》(New York Tribune,《紐時》的前身)記者諾德霍夫(Charles Nordhoff)就記載了加州華工所吃的食物種類,當他到訪建設中的San Joaquin Valley鐵路時,驚訝地發現鐵路華工所吃的食物,比白人工人豐富得多。

根據他的記載,鐵路華工被分成約12~20人一組。他們的月薪達28美元,一週工作26天,不過,與白人工人從鐵路公司領牛肉和麵包不同,華工每組有一個廚師,他們吃中國菜,自己購買食物、炊具和帳篷,但承包商為廚師付錢,且華工在合同中堅持要求中國醫生在附近。

他們利用花菇、紫菜、金針菇、枸杞、魷魚乾、乾蔬菜,乾蠔、紅棗乾等各種食材烹制傳統中國飲食,另外因為華工每天煮熱水泡茶喝,而不是直接飲用山泉水,因而不像其他族裔工人那樣,得瘧疾。

「他們從一家商店購買這些食物,這家商店就將食物保存在軌道盡頭的幾輛汽車上。這些菜實在讓我好奇,包括:乾牡蠣、乾鱈魚、鹹魚乾、炒米餅、乾竹筍、鹹菜、中國糖、四種乾果、五種乾燥蔬菜、粉絲、乾海帶、中國火腿肉、鰻魚乾、乾豌豆仁、乾蘑菇、乾蔬菜、乾蠔、乾鮑魚、大量的茶和大米。他們還買新鮮屠殺的豬肉,休息日他們吃家禽。」諾德霍夫感歎地說,將這個清單與白人工人天天吃的牛肉、土豆、麵包和黃油比較,「你就可以知道(中國人)食物有多豐富了。」

諾德霍夫有寫到,「這些中國菜乾的質量很好、很乾燥。很顯然,其製作水平不亞於我們。可是,這些中國進口商品的成本卻低廉得讓人驚訝。」

1850年代,舊金山成為中國專賣店的集中地,1856年的中國商品目錄中,有33家店賣「火腿、茶、鹹魚乾、乾鴨和其它一些古靈精怪的中國食物」。這些商家直接從中國或進出口公司進貨,那些在廣州和香港的分公司則被稱為「金山廠」。貨物品種包括各種醃菜、醃製的水果,醃鴨蛋,甚至還有魚翅,共數十種商品,玲瑯滿目,這些細節都可從諾德霍夫的紀錄中翻查出來。

鐵路華工後代李宗保按照諾德霍夫記載的食物清單,昨天現場為大家烹飪了數道客家菜——苦瓜釀肉、梅菜豆豉燜花肉等,課堂裡洋溢著食物的香味,與中、西、非裔混血客家後代們的熱烈討論聲。一些人分享自家的配方,是否放鹹魚、黑豆子等,大家都說,這些菜烹飪簡單而又美味有特色。

李宗保說,華工修築了鐵路最艱險的路段,而且效率高,一方面,他們吃營養豐富又健康的中國食物,喝熱茶、不喝生水,因此華工雖然小個頭,但他們的強壯以及耐力是最棒的;另一方面,支撐他們的動力是對家庭的愛,中國文化細緻入微,種種原因都給他們克服難關提供了助力。

此前,不少美國承包商以為中國人體質弱,不堪重活,不久發現華工表現突出。於是,嚐到甜頭的美國公司開始廣招華工,甚至派人專門到廣東省僱工。李宗保說,因為華工的加入,原本計劃修建12年的鐵路,用6年就修建完成,不可謂奇蹟。◇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