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市長堅持《巴黎協定》 專家憂經濟受限

專家:紐約並非碳排放主要源 若市長減排計畫實施 在地近1.5萬棟建築將受罰

曼哈頓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員卡斯。 (研究所網站提供)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日前,紐約市長白思豪重申了他之前的主張,即儘管總統川普決定要退出《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他也將堅持在紐約執行協議中的能源標準。不過,對此提出質疑的聲音也層出不窮。

紐約基礎設施相當完善,能源利用效率高,因此並非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紐約基礎設施相當完善,能源利用效率高,因此並非碳排放的主要來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在曼哈頓中城的凱悅酒店(Grand Hyatt) 舉辦的C40城市氣候變化領導會議(C40 Climate Leadership Conference)與全球市長高峰會(Global Summit of Mayors)上,白思豪進行了上述表示。來自巴黎、墨爾本、德班等超過30個城市的市長及代表參加了會議。在白思豪與許多科學家看來,減排問題迫在眉睫。

有過,也有科學家指出,問題並不像一些環保人士聲稱的那麼嚴重。上週,知名科學雜誌《自然》的子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布了一篇論文,經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英國牛津大學的多名科學家研究發現,即使按照《巴黎協定》規定的升溫不超過1.5度的標準計算,人類可用的碳排放剩餘限額,依然比此前所預計的多很多。

《巴黎協定》對美國十分不公

今年5月,川普宣布美國將從《巴黎協定》中退出。他表示,《巴黎協定》對於美國而言十分不公。根據協議規定,到2025年之前,美國每年就要獨自承擔75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給發展中國家,占援助總額的75%。川普認為,這會給美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另外,根據協議,美國每年需要減少約16億噸的排放量,而中國在近13年內不受減排約束,印度也被允許在2020年之前將煤炭生產翻一倍。因此,在川普看來,氣候協定並不是消除煤炭工作,而是將這些工作從美國轉移到了其他國家。

研究員:減排政策並無實效

儘管意見與總統相左,白思豪作為減排的積極推動者,已經在紐約市開始行動。上週四,他提出了一項針對紐約上萬棟建築物的節能計畫,未能達到節能目標的建築將面臨巨額罰款。若計畫實施,紐約將有近15,000棟建築受到影響。

對於這次的政策,來自曼哈頓政策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 for Policy Research)的研究員卡斯(Oren Cass)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如果我們去看『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分布,像紐約這樣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的大都市,能源利用效率其實是非常高的,因此根本就不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而大部分的排放量,其實來自於正在進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交通和工業的發展中國家。」他還說:「白思豪並沒有考慮政策是否有實際效果,而只是在宣揚那些最能夠受到選民歡迎的政策,不是真正地去做研究,去採取有效的措施,例如想辦法降低替代能源的成本。」

卡斯還提到了減排對經濟的影響:「控制碳排放會使商業運營的成本提高,白思豪在紐約市採取的政策,無疑會移走許多市場因子,最終制約紐約經濟的發展。」

「這些政治家一直聲稱減排政策反而會促進經濟發展,可是他們只是把商界和民眾當傻子。如果這些氣候政策真的不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那麼不等政府強制,商界早就會已經開始行動了。」

控制排碳量將限制經濟發展

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是美國政界頗具影響力的智囊集團,今年4月,它發布的報告中稱,《巴黎協定》會為美國經濟帶來破壞性的後果。報告顯示,遵守《巴黎協定》意味著減少使用化石能源,這將導致能源價格,以及商品價格的升高,對美國經濟狀況不佳的民眾生活產生嚴重影響。

報告稱,一旦民眾消費能力下降,工業生產必將受到影響。無法承擔經濟壓力的產業將通過裁員、關閉或者轉移到其他能源低廉的國家來降低成本,這樣的結果會制約美國本地的就業與家庭收入的增長。

據傳統基金會預估,如果依照《巴黎協定》的政策, 在2035年之前,美國將損失4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一半都來自製造行業。而國民生產總值將下降2.5萬億美元。在此經濟狀況下,美國是否還有能力支持現在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每年近80億美元的環保預算,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