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機器取代粗活 紐約10%工作或消失

記帳員為最大受脅群體 餐廳員工、售貨員、洗碗工緊接在後 專家:培訓新技是關鍵

快餐店的自動點餐機。 (韓瑞/大紀元)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據紐約市「城市未來中心」(Center for an Urban Future)週一發布的報告,紐約45萬6千份工作,也就是十分之一的工作崗位,以現有技術都可達到80%以上的自動化,或為一些工作崗位帶來威脅。儘管如此,該機構認為社會和政治因素會對自動化造成阻力,高技術的職位也會增加,而培養或學習新的技術技能,才是勞動力市場應對自動化的關鍵。

報告顯示,自動化比率最高的行業包括:縫紉機操作員(98%的工作任務可由機器代替)、地鐵司機(94.45%)、麵包師(93%)、餐廳幫廚(91%)、廚師(91%)和油漆工(90%)。

而對紐約而言,面臨工作任務自動化威脅的最大群體,即為55,040名記帳員(87%)、49,540名餐廳員工(86%)、40,320名售貨員(86%)及14,310名洗碗工人(86%)。

工作不會一夜之間消失

城市未來中心的政策指導查班(Matt Chaban)澄清道 ,「工作不會一夜之間消失。」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對於那些有著百分之八、九十自動化機率的工作,比如快餐店的工人或者地鐵司機,我們確實認為一部分工作將會逐漸消失,但我們或許還要等上幾十年。」

查班說,目前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使一些工作實現完全自動化,比如紐約的地鐵司機。因為技術類似的機場空中列車(Air Train)已在紐約運行20年,一直是無人駕駛。但查班表示,其它經濟和政治因素也會阻擋自動化進程,「這(地鐵自動化)將意味著成百億的投資來建造(自動列車)」,同時,強大的交通工會也會為自動化帶來政治上的阻力,「工人們希望在地鐵工作。」

此外,相比與機器打交道,更多的人還是喜歡人類之間的傾心交流,查班認為這也是自動化不會很快實現的重要原因,「人們喜歡去那些有店員的餐廳。他們喜歡這種實實在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他們喜歡)有人站在吧臺後邊為你調酒,或者店員和你開個小玩笑。」

這家研究中心認為,機器將包攬那些重複性低技術工作,而人則會被轉移至對知識要求更高的領域。

「這份報告的意義不在於預測工作數量會減少多少」,查班說,「而是讓我們知道,噢, 這些是值得我們擔憂的崗位,而這些是自動化機率小、值得我們投資和學習的崗位。」

展望未來,城市未來中心認為,政府、學校和商業領袖要應對這一變化需強調培訓新的技能。「許多學校還在教授十年前的編程語言」,查班說,「我們需要培養新的技能人才,這樣等到20、30年後,當這些工作真的發生變化時才得以應對。」

紐約相比全國而言,受到自動化的衝擊更小,這是因為紐約有著更多的高知識、高技能要求的行業,查班說,「這就是經濟的趨勢。」◇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