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策會辦聖誕聯歡 關懷特殊家庭

華策會特殊家庭服務項目提供中文服務 為華人排憂解難 「獨立之家」更有24小時照護

智障人士在表演笛子演奏。 (林丹/大紀元)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8年12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華策會皇后區特殊家庭服務部29日舉行聖誕聯歡會,60多個有身體殘障或智力障礙孩子的家庭——父母與孩子共160多人,歡聚一堂,親子同樂。

在活動上,殘障人士開開心心聯歡。
在活動上,殘障人士開開心心聯歡。(林丹/大紀元)

這些殘障的孩子大方自然地表演吹笛子、唱歌、遊戲、品嚐美食,絲毫不自卑也不膽怯,現場充滿歡樂的氣氛。

富邦基金創辦人傅先清(前排右三)長期支持華策會的特殊家庭服務項目,前排右二為華策會皇后區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吳明曉。
富邦基金創辦人傅先清(前排右三)長期支持華策會的特殊家庭服務項目,前排右二為華策會皇后區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吳明曉。(林丹/大紀元)

華策會皇后區社區服務中心主任吳明曉表示,華策會的特殊家庭服務項目是全市僅有以中文來服務有自閉症、智障、唐氏綜合症、腦癱等殘障人士的項目,工作人員講中文,與華人的溝通沒有障礙,所以該項目對華人身心障礙人士的幫助尤大。服務內容有:幫助身心障礙人士申請政府照顧、福利,組織他們學習技能、文娛,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技能等。

對於殘障家庭來說,父母最擔心的,莫過於一旦自己老了、甚至離開人世了,殘障的孩子怎麼辦?但是,華策會的特殊服務,解決了這些家庭的後顧之憂。華策會龍筱梅表示,一位兒子殘障的爸爸臨終前,對華策會說,兒子有華策會照護,讓他放心,他可以安心地走了。

華策會有一個24小時照護殘障人士的寄宿家庭,這個項目名「Individual Residential Alternatives,簡稱IRA」,目前有六名殘障人士入住。明年計劃擴大面積,目前正在物色第二個地點的選址,但由於對環境的要求較高,並不好找。

「獨立之家」的管理人員Susan表示,居住在「獨立之家」的殘障人士,年紀最大的有60多歲,最小的也有30多歲,他們的父母年紀大、身體不好,無能力照料他們,華策會的服務解決了這些家庭最大的難題。

家長朱貴花表示,她的大兒子出生七個月發現唐氏綜合症,14歲來美,她語言不通,特別無助,幸經人介紹,兒子來美後第二年加入華策會這個服務項目,不知不覺已加入十多年了,身為父母的負擔大大減輕,也獲得很多指導。小兒子從小跟著哥哥在華策會的項目中長大,非常爭氣,考上了史岱文森高中。

家有腦癱兒的家長譚女士表示,孩子參加華策會的特殊服務項目六年,華策會為孩子申請了護理、老師上門服務以及經濟補助,還帶孩子去博物館、圖書館、購物、看球等。她表示,政府對殘障人士有很多幫扶的資源,她鼓勵這類家庭要勇於求助。◇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