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ory of Art

藝術的故事(2)

作者:宮布利希(E. H. Gombrich)
達芬奇為米蘭公爵設計的史佛札騎馬像草稿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 ,

續前文

基於對和諧與勻整的渴求,他設計了一個方形教堂,附屬禮拜堂繞著巨大的十字形本堂,對稱地排列著,這是我們從其建堂紀念章上得知的。本堂準備冠以一個大圓形屋頂,這個圓頂則停息在龐巨的拱架上。據說布拉曼帖希望把巨大的古代建築,羅馬的大圓形競技場──其高聳的廢址依然打動羅馬訪客的心──與羅馬萬神殿兩者的效果結合起來。也就在這短短的一刻,對古代藝術的敬羨與欲創造空前新作品的野心,推翻了對於用途與悠久傳統的考慮。但是布拉曼帖的聖彼得教堂計畫,卻注定了無法實現。龐碩的建築耗費如此巨額的金錢,乃致為了籌措足夠的經費,教皇竟陷入一個導致宗教改革的危機裡;向信徒出售贖罪赦免狀來募集金錢蓋新教堂的方法,引起了德國的神學家與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的首次公開抗議。甚至於在天主教派內,反對布拉曼帖計畫的力量也日益增強,圓形對稱教堂的構想便被放棄了。我們今日所知的聖彼得教堂,除了面積大以外,跟原來的計畫鮮有相同之處。

使布拉曼帖的計畫得以實現的大膽冒險精神,就是高度文藝復興時代的特質,在這個大約西元1500年左右的時代裡,產生了許多世界性最偉大的藝術家。對這些人而言,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這也許就是他們能臻至那顯然不可能的成就之理由。為這偉大紀元孕育了一些卓越心靈的,還是佛羅倫斯。遠在西元1300年之際的喬托時代,及西元1400年代的馬薩息歐時代,佛羅倫斯的藝術家,便以特殊的榮耀來培養他們的傳統,而好尚各異的人們都能領略到這些藝術家的優越。幾乎所有最傑出的藝術家都成長於這個根基穩固的傳統之下,因此我們更不應該遺忘那些身分較卑微的大師們,他們從工作場裡習得其技藝的原理。

達文西是這些藝術巨匠中最年長的一位,誕生於他斯卡尼的一個村子裡,曾在畫家與雕刻家維洛齊歐(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的佛羅倫斯首屈一指的工作場裡當過學徒。維洛齊歐的聲名大到威尼斯城都要委託他製作柯利奧尼(Bartolomes Colleoni)紀念像;人民歌頌這位將軍,不是因為他某一特殊的英勇戰績,而是由於他建立了許多慈善事業。維洛齊歐著手於西元1479年的馬上將軍雕像,顯示出他是多納鐵羅的適當繼承人。可見他是如何慎重地研究過馬的結構,並清晰地觀察過柯利奧尼臉與頸部肌肉與筋脈的分布情形。然而最值得佩服的還是騎者的姿態,馬上的人物好像帶著率然抗敵的神情,在軍隊的前頭騎行。後來在一般的城鎮裡,紛紛立起紀念皇帝、國王、王子與將軍雕像,我們對這些馬上英雄銅像逐漸熟悉,但還是得花點時間,才能領悟出維洛齊歐作品的特異與簡單。這質素存在於清晰的輪廓──他幾乎從每一角度呈現出來,與專凝的動勢──使人與馬都顯得生氣勃勃。

年輕的達文西處於一個能夠出產如此傑作的工作場中,無疑可以學到不少東西。有人會把鑄造術及其他金屬加工術的秘訣教給他,他會學習仔細觀研裸體與披衣模特兒,以為圖畫和雕像之用。他會研習植物和怪異的動物以豐富畫面,他會接受徹底的透視法光學和調配顏色的基本訓練。這種鍛鍊足以使任何有才華的男孩,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藝術家;也的確有許多優秀的畫家與雕刻家,從興隆的維洛齊歐工作場脫穎而出。況且,達文西豈只是個有才華的男孩而已,他根本就是個天才,他那強韌的心靈,一直都是普通人驚嘆與敬羡的對象。由於他的學生與慕從者小心地將其速寫簿和筆記本──數千頁充滿文字與素描的紙張,他在其中摘錄讀書心得,草擬預定撰述的書──保存下來,我們方得略知達文西心靈的幅度與豐饒性。一般人愈讀這些紙頁,便愈不能瞭解,一個人怎能在不同學科上都從事過卓越的研究,而又幾乎在每一學門上都有重大的成就。達文西是個佛羅倫斯藝術家,而不是個受過訓練的學者,這或許是個中緣由之一。他認為藝術家的工作,便是去發掘視覺世界,就像前人所做的一樣,只是做得更徹底更準確罷了。他對學究式的書本知識沒有興趣,他像莎士比亞一樣,可能只懂得「一點點拉丁文和更少的希臘文」。在那個時候,大學裡的飽學之士都信賴受敬佩的古代作家之權威;但是達文西這位畫家,對於所讀的東西,若不經過自己眼睛的查驗,是永遠不會接受的。當他碰到一個問題時,他並不去仰賴權威,卻靠做實驗來解決它。自然界裡沒有一樣東西不喚起他的好奇心,激勵他的發明才能。他為了探討人體奧秘,解剖過三十多具屍體。他是首先了解胎兒成長奧秘的人之一;他調查過波浪與潮流的規則;他曾花幾年時光去觀察和分析昆蟲與鳥類的飛行,以便設計一架自信來日會成為事實的飛行工具。岩石與雲朵的形狀,氣流對於遠方物體色彩的影響,支配樹木與植物成長的律則,聲音的和諧共鳴,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不斷探究的對象,都成為他的藝術基礎。@(待續)

──節錄自《藝術的故事》/聯經出版公司 提供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曾經使用各種方法表達他的想法與情緒,但忙碌的大人根本沒時間聽他說話,也沒空坐下來好好理解他。他經常會用一雙靈巧的雙手和不受拘束的創意,將許多壞掉的玩具回復原貌,將許多平凡無奇的東西變化出不同的玩法。幸好擁有這個專長,他常常能夠探索出許多好玩的事情來陪伴自己的寂寞。
  • 圓仔花不知醜,大紅花醜不知…… 大概要三、四十歲的人,憑藉小時候曾經叨唸過兩句類似口頭禪又類似童謠的字句,才會想起這兩種花朵的姿影。
  • 在人潮中,他只是心滿意足地回頭看一眼臺中火車站,直覺著它一定會一直屹立在那裡,直到他孫子一輩之人,也會像他這樣凝望著它。
  • 生長的地方不同,木紋也完全不同,別人可能覺得不起眼的舊木料,在李家父子眼中都是非常珍貴的。
  • 別人的主角是錢和有錢人,我們的主角是茶與茶農,這樣的論壇真真是低到泥土裡。出門就可以摘到茶葉,彎腰就可以與蟲蟻接觸,還有那陣陣的清香啊,聞之即醉。
  • 孩子生下三天之後,便請算命仙看他們缺什麼。缺水加水,少金多金。老三長銘,則是因為看到在地上的報紙,寫了大大的銘謝惠顧。因為欠金,就用「銘」貼上去了。
  • 十歲的我生火煮飯時,會把乾樹葉湊在一起,弄得鬆些透透氣,起個火苗埋進去,點燃煙升上來,再將柴枝一一架好,等火舌往上竄,再落一些粗柴枝。
  • 我從十二歲起,就會在籐籃裡裝粉、胭脂到沙鹿賣,講道理不輸任何人。
  • 一碗茶,到底滋味如何,只有喝的人才知道。
  • 從小到大你都是辛勤耕耘、努力積累的螞蟻,眉睫一瞬,成了寓言裡在寒冬到臨前只顧唱歌的疏懶蟋蟀。能不能當一隻蟬就好?至少牠擁有屬於自己的夏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