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龍緣!康熙帝和臣子見龍 耶律阿保機射龍

作者:杜若
有關龍的記載,古籍中屢見不鮮,在古代,確實有不少名人見過真龍呢!圖為陳容《九龍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9895
【字號】    
   標籤: tags: ,

有關龍的記載,古籍中屢見不鮮。現代也有不少網友拍到龍,真龍現身的話題,也在顛覆著現代人的觀念。在古代,確實有不少名人見過真龍呢!

‧ 康熙皇帝南巡目睹真龍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曾兩次小住在金山寺裡。四月三十日那天沒有風雷,只下過一陣微微細雨。

康熙帝望江遠眺,忽然看見西南方出現一條巨龍,長約數十丈,橫亘盤旋在天空,又迅速進入雲端。康熙帝見到這樣的景象,提筆寫下《見龍行》。

《見龍行》中說,龍行剛健,透著純陽的氣息,它能夠變化萬千。龍在地面上,不會毀壞莊稼和民房;在空中盤旋,也不會破壞果園樹林;翱翔雲中,還能放出祥瑞的光彩。康熙帝感歎,大哉龍德,身為萬物統領,含著純粹的德行。

‧ 白龍朝山  五穀豐登

晚清名臣薛福曾經出使英國、法國、比利時、意大利。他在《庸庵筆記》中講到白龍朝山的故事,是他親眼所見。

他說,浙江上虞縣的西門外,有一座夏蓋山。山頂上有夏蓋夫人的廟祠,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夏禹的王妃塗山氏。上虞縣臨近海濱,海中有一條白龍。每年中秋節之際,白龍都會例行朝山。當地百姓在這幾天內,看到雲中顯現出鱗腳,就知道白龍朝山來了。

光緒四年(1878年)八月十四日下午,下過一陣涼雨,海波平靜得猶如鏡子。忽然西北方的雲層中出現鱗甲,非常整齊細密。

隨後,人們看到一道白光衝向雲霄,白龍在空中矯健地盤旋著,變化莫測。龍的全身和四爪全都顯露出來,密密的鱗甲看得一清二楚,非常分明,唯獨雲中的龍首看不清楚。隨著白龍飛舞,龍尾一掃,立刻海水壁立,霎時間狂風捲地,電閃雷鳴,大雨狂下。

縣中的老人說,四、五十年來只要看到這樣的景象,看到白龍,今年莊稼一定會大豐收。

道光二年(1822年),薛福成曾經親眼看到白龍,那一年果然禾稼豐收。

人們一直認為龍的存在只是傳說,在飄渺的虛空中,或許真的存在著現代人未知的生命。圖為陳容《霖雨圖》軸。(公有領域)

‧ 耶律阿保機射黑龍

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被金人扣留了十多年。他返回南宋之後,編撰了一部書《松漠紀聞》,其中講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射龍的事。

洪皓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住在西樓(地名,阿保機的創業之地,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一帶)。一天早上,阿保機起床後,走出帳篷,看見天上盤旋著一條十幾丈的黑龍。阿保機很神勇,當即就向黑龍射了一箭。黑龍中箭就迅速飛走了,最後墜落在一千五百多里外的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西邊。

奇怪的是,黑龍墜地就縮小了,變成幾尺長。遼國將黑龍的遺骸當成聖物收藏。大金滅掉遼國之後,黑龍遺骸就被收入金朝的國庫,保存了起來。契丹丞相陳王悟室的長子源曾經見過黑龍遺骨。根據他的說法,黑龍的尾巴、肢體都還完好,只有龍角被人鋸掉了。

耶律阿保機射龍一事,在《遼史‧太祖本紀下》、《夢溪筆談》以及《續夷堅志》中都有記載。

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一直認為龍的存在只是傳說。但古籍記載鑿鑿有據,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拍到高山或雲層中的龍。在飄渺的虛空中,或許真的存在著現代人未知的生命。#

參考資料:
1. 《見龍行》
2. 《庸庵筆記》
3. 《松漠紀聞》@*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龍,一種看似虛幻的生物,在人世間卻有相當真實的呈現方式。從遠古的玉飾、陶器,到生活中的工藝、建築、服飾,龍文化已烙印在中國人的食衣住行當中。然而受現代實證科學影響,龍成了遠古的神話傳說與祥瑞的象徵圖騰。
  • 趙子龍單騎救主(大紀元製圖)
    因固守宗親之義,劉備拒不收取荊州。這個決定,或許讓他落得攜民渡江、一路逃命的境地,亦使三分天下的隆中霸業來遲了幾步,卻也成就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傳說。當然,最為蕩氣迴腸的當屬趙雲深入敵陣、單騎救主的壯舉。趙雲堪為將帥之材,但更多的時候像個縱橫四海的俠客,常常在一人一騎的奔走往來之間,扭轉了乾坤。
  • 2018年元宵節臺灣燈會組圖,展現燈會華美絢麗、流光溢彩。回顧古人生活風物誌,北宋時的元宵節燈會已經有了燈山流瀑了,其錦繡繁華奇巧,豈遜於今人?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