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市議會滅鼠 新添八提案

左圖:市議會衛生委員會昨天(6日)召開聽證會。右上:華埠餐館習慣用消毒水清洗路面,長久腐蝕導致路邊出現坑洞。右下:陳倩雯要求大型建築不要過早排放垃圾,以免街頭垃圾袋成為老鼠的覓食窩點。 (蔡溶/大紀元)
人氣: 19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8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按照專業滅蟲公司去年底發布的「美國老鼠最多的城市」排名,紐約已經兩年排名第二了,僅次於第一名的芝加哥。紐約市長去年7月投入3,200萬美元,向鼠患宣戰,滅鼠成效還未知,紐約市議會再接再厲,市議會衛生委員會昨天(6日)召開聽證會,包括市議員陳倩雯在內的多名議員提出八項法案,試圖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形成多方共治。

華埠餐館習慣用消毒水清洗路面,長久腐蝕導致路邊出現坑洞,蓄著深綠色的臭水,一到夏天就臭味熏人。
華埠餐館習慣用消毒水清洗路面,長久腐蝕導致路邊出現坑洞,蓄著深綠色的臭水,一到夏天就臭味熏人。(蔡溶/大紀元)

這些法案的內容包括:衛生局劃定老鼠減災區,在這些減災區中要求大型建築避免過早地排放垃圾——這樣防止老鼠們在垃圾回收前的這段時間內「享用」垃圾堆;食品超市、食品批發商等添配密封性好的垃圾桶,用於回收有機廚餘;針對亂扔垃圾者,市政府加大罰款力度;建築工地申請開工許可證前,需聘請有執照的滅鼠人員,滿足滅鼠要求等,並要求紐約市跟蹤老鼠減災區的進展情況。

市議會衛生委員會昨天(6日)召開聽證會,包括市議員陳倩雯在內的多名議員提出多項法案,試圖多方共治老鼠問題。
市議會衛生委員會昨天(6日)召開聽證會,包括市議員陳倩雯在內的多名議員提出多項法案,試圖多方共治老鼠問題。(蔡溶/大紀元)

陳倩雯提出,老鼠減災區內有九個單元以上的大型住宅樓,住在樓內的公寓管理員在凌晨4點至6點之間把垃圾拉到街上,也就是在清潔局來收垃圾時間的前兩小時內擺放出去,這樣可以防止街頭垃圾袋成為老鼠的覓食窩點。她的第二項法案,則要求商家在春季和夏季,於每天開門前,清理乾凈人行道上的油脂和其它垃圾。「每個人都需要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陳倩雯說,希望透過加強指定目標小區的清潔、滅鼠及執法工作,杜絕鼠患。

陳倩雯要求大型建築不要過早排放垃圾,以免街頭垃圾袋成為老鼠的覓食窩點。但是有居民反映,公立學校的垃圾最多,常堆成小山一般高,一放就好幾天,他們通常也不理會罰單。圖為華埠一處學校旁的垃圾。
陳倩雯要求大型建築不要過早排放垃圾,以免街頭垃圾袋成為老鼠的覓食窩點。但是有居民反映,公立學校的垃圾最多,常堆成小山一般高,一放就好幾天,他們通常也不理會罰單。圖為華埠一處學校旁的垃圾。(蔡溶/大紀元)

凌晨4點至6點扔垃圾 民眾:難行

「大樓管理員凌晨4點至6點扔垃圾?不太可行吧。」中華公所新上任的中文祕書梅英達說,管理員不是24小時工作,也不是三班倒,這個時間實在太早。「如果清潔局能在晚上來收集垃圾,垃圾就不會過夜。」華埠一棟住宅樓的管理員說,凌晨4點至6點扔垃圾「大家配合不容易」。

梅英達認為,街邊衛生要做好,要視餐館業者能否捨得多花一點錢,例如買厚一些的垃圾袋,或者像外州高檔區的一些餐館,扔垃圾前先將一種白色的膠布放人行道旁,然後再放垃圾袋,這樣可免廚餘油水淌到路面上 。而華埠的餐館業者,不是每家都會清潔門前的人行道,有些則用消毒水清洗,長久腐蝕導致路邊出現坑洞,蓄著深綠色的臭水,一到夏天就臭味熏人。而華埠相鄰的小意大利區、蘇豪區的餐館,通常用水喉沖洗地面,不用消毒水,路面保持比華埠好很多。

陳倩雯要求大型建築避免過早地排放垃圾,以免街頭垃圾袋成為老鼠的覓食窩點。但是有居民反映,公立學校的垃圾最多,常堆成小山一般高,一放就好幾天,他們通常也不理會罰單。

中華總商會執行者于金山說,市議會的辦法雖好,效果也是有限。他建議學台灣,台灣的街道非常乾凈,得益於「垃圾不落地」政策。「在台灣,垃圾車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沿著固定的線路收垃圾,行駛時會叮叮噹噹提醒市民:可以拿著垃圾來扔了。台灣做得到,號稱世界環保先鋒的紐約為什麼做不到?」這批提案最快將於月底提交市議會進行表決。◇#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