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策會皇后區中文班比賽 秀學習成果

識字背詩詞用中文講故事 家長:盼孩子長大後可深度交流

華策會皇后區週末中文班辦認字講故事比賽,展示教學成果。 (林丹/大紀元)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華策會皇后區兒童週末中文班5日舉辦首屆中文認字比賽、講故事比賽及詩詞吟唱比賽。該班於去年9月成立至今才八個月,一共有學生40人,年齡從五歲到十一歲,學生全部是在美國出生,入學時沒有任何中文基礎,經過學習現在能用簡單中文打招呼、背誦詩詞,成果可喜。比賽中,孩子們講起中國傳統的經典故事,朗朗上口。

比賽分低年級組和高年級組,內容包括認讀40個漢字以及講故事,小朋友繪聲繪色地表演「龜兔賽跑」、「司馬光砸缸」、「三隻小豬」、「孔融讓梨」、「狼來了」等經典故事。中文班的老師表示,學中文對於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來講有一定難度,雖然孩子們都知道這些故事的英文意思,但他們用中文講出來還是很有挑戰性,不過他們的表現不錯,說明他們八個月來完成了一段不容易的中文學校歷程。

中文老師:最難的是「寫」

中文班老師介紹,該班使用的是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提供的教材,正體、簡體都教,週六上午9點半到12點上課。平時在課堂上都要求孩子講中文,也要求孩子們之間交談儘量不講英文。教學上採取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紮紮實實地真正學到東西。在過年、中秋、母親節等傳統節日,讓孩子們動手做掛飾、燈籠、剪紙,把中華文化習俗知識融入教學。孩子們學得很有樂趣,沒有缺課的。但她表示,對於在海外的孩子,感到學中文難度最大的是「寫」。

家長:孩子學好中文長大後可與父母深度交流

孩子的中文學得好與家長的重視很有關係。低年級組(A組)講故事比賽第一名的柳倩瑩小朋友的母親庹宏佳表示,她希望孩子長大後,與父母能有深度的思想交流,而不是僅限於「吃飯了嗎?」、「需要錢嗎?」這樣簡單的交流,所以她對孩子學中文很重視,除了在家裡都是與孩子講中文外,她還給孩子買了語文課本和漢語詞典,每週還到法拉盛圖書館為孩子借中文兒童讀物。

市議員顧雅明給獲獎的學生頒獎,他表示,小時候沒學好中文的華裔孩子,長大就感到後悔;學好中文,對日後找工作也有優勢。◇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