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桂花好

作者:宋唯唯
font print 人氣: 79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9月11日訊】「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詩人楊萬里的《詠桂》,是桂花詩篇裡,最為點題的了。桂子是月宮裡的那棵樹,伴隨著廣寒宮裡的仙子嫦娥。是仙子的一念慈悲,方得廣種人間。於是,桂花的香,亦格外的體恤、可親。桂子嗅起來,前調是一種溫溫的油氣,彷彿燒柴火的灶頭油煙,有一種溫敦的暖。而後,桂花那種醇厚、馨甜的香,就浸潤而來,一整個秋光裡,空氣裡都是桂子在香。

桂花開的時節,剛剛經歷過了一個熾烈的酷暑­——白亮刺目的日光,酷暑的熱蒸騰著江河湖海,將人間熱成了一個大蒸籠。草木在其間深長,蚊蟲助紂為虐,強悍擾人。而桂花落後——則是隆冬時節,草木凋盡,酷寒相逼。這桂子飄雪的金秋,是酷暑和嚴寒之間,炎涼之間一種的溫情調劑。張愛玲獨創過的一個詞,桂花蒸,是形容秋老虎的溽熱裡,桂花的第一縷甜香。

桂花是一棵樹,沉綠老青的葉,開花是枝葉間的萬點灑金。(張本真 / 大紀元)

彼時,會叫人心頭一凜:呵,秋天來了……桂花是一棵樹,沉綠老青的葉,開花是枝葉間的萬點灑金。桂花是一蕊一蕊密集的花束,顆粒凝香。那花開在深綠的繁枝間,平實的連綴,枝枝爆滿,也是絢爛如錦的。桂花的花期裡,金秋的稻穀黃了,菜畦裡新挖的紅薯,掰下的玉米穗,五穀豐登,顆粒入倉,匯聚起來的黃熟、飽暖。桂花如人間的婦人女子,是為人妻為人母的婦人,姿容可親,馨香滿懷。

桂花開的時節,閒坐家裡,金風吹著桂香,芳香馥郁,深深淺淺,時濃時淡的桂花香,就在你身邊,猶如體息。窗下有一株油綠的芭蕉,蕉葉舒張,還有漸顯凋零的草木,都在秋日的陽光裡。是朱淑真寫的,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這樣的秋日,真是好得人無可奈何,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佯裝木頭人沒知覺也不是,詳盡周到地體味這秋的好,花的香,也不是——這般體味裡,最多的是繾綣和流連呀。而流連,分明是因為這秋光的留不住。

想起里爾克的名詩《秋》裡,說著「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好是好的,然而在中國南方,這樣濃情蜜意、桂花香濃的秋光裡想起來,只是太遙遠、太遙遠的一種意境。全然不相宜的。

杭州有一個桂花名地,從前,此地的桂花是進貢宮廷的貢品,也供應天下用度。明代萬曆年間,隱居西湖的名士高濂,曾在《滿家弄看桂花》一文裡如是寫:「桂花最盛處唯南山、龍井為多,而地名滿家弄者,其林若墉櫛。一村以市花為業,各省取給於此。秋時,策騫入山看花,從數里外便觸清馥。入徑,珠英瓊樹,香滿空山,快賞幽深,恍入靈鷲金粟世界。」

桂花糕(公有領域)

一個秋日裡,我去滿覺隴賞桂,是茶山下的古樸村落,家家戶戶皆白牆黛瓦,房前院後皆栽滿桂花,秋陽裡樹樹金紅,沿街的人家門庭洞開,都做成了農家樂餐館,人們在樹下吃茶、嗑瓜子、玩紙牌。跑堂的川流不息地端菜上桌,就這樣吃茶閒話,桂花香裡愜意地浸上一天。這閒適裡,很有一種明清話本小說的情味。然而,不再是香滿空山,也不再是金粟世界,紅燈籠下,蠓蟲團團地飛,入目處處都是今時今日的粗鄙,因陋就簡,到底,那些知禮儀明心性的好時光,都已經過去了。而今,我們所身處的,是時間的末端。

江南的桂花時節,我也做了一回桂花蜜。先在網絡上搜索到了做桂花蜜的配方:將盛時的桂花摘下來,略略清洗,略略晾晒,裝進密封的玻璃罐子裡,一層桂花淋上一層蜂蜜,再鋪一層桂花,如此儲滿。

好花好天裡,我拎了一隻竹籃,去院子裡采桂花,站在一行桂樹下,一朵一朵地且細細摘來,摘了許久,花朵方淺淺鋪了一層竹籃底。我家的阿姨經過,見狀,叫起來,哦喲,這一朵一朵,要摘滿一籃子勢必要摘到明天天黑。

但見她從後院拿了一支晒衣裳的長竹竿,又尋了一方檯布。虎虎生風地走將來,將檯布嘩啦啦掀開,平展展地鋪到樹下,踮起腳來,伸了竹竿作勢一拍,萬千朵花蕊,金色的花雨,紛紛地落下,落在檯布裡,落到地上。阿姨執著長篙,拍了又拍,拍了又拍。無數無數的桂花雨,在檯布上鋪上厚厚的桂花絨毯。太美的場景令人不安,因我們習慣了貧瘠的人生。

那檯布收起來,足足成了一隻包袱,那麼多的桂花。

桂花醪糟(Polyhedron/維基百科)

如是一勺蜂蜜一把桂花往罐子裡醃,我一個人在廚房,足足忙到深夜。那桂花抓在手上,茸茸的,柔柔的,又十足地沉 ,有分量。那奢侈的手感,也是此生的不能忘。

桂花蜜用來煮湯圓,做桂花糖藕、桂花醪糟。一羹一食間,柔情蜜意,是這辛酸煩難遍布的人世間,神賜的馨香甘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殘秋冷雨,我開了檯燈,坐在書桌前。見窗外的長風吹落滿樹瀟瀟落葉,綠絨絨的草坪上落滿了濕濕的黃葉,一片一片,無數的多,那麼多感傷的靈魂,自枝頭墜到滯濕的塵埃裡。若盆景似的梧桐樹,綠色的葉子先變成青色,一點一點地黃,一點一點自枝頭剝落。陰潤的天色裡,樹枝猶如滿樹繁花,有一種楮色的溫柔、平定。
  • 油菜花是東方大地上,最尋常、最芬芳,詩情畫意的植物,她是陽春三月時的花開成海,也是萬戶千家的稼穡生計,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油的來源。清朝乾隆皇帝對油菜的讚譽最是明亮,「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
  •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讀崔顥的詩時認識黃鶴樓,一直認為詩人是個道家「粉絲」,「鄉關」絕不是童年時的故鄉,而是生命原本的故鄉。
  • 或許,我從小就做著一個描繪世界的文字夢。若真是如此,它就快到而立之年了。
  • 雷州歌也稱雷歌,是廣東省四大方言歌之一,雷州半島的民歌。以雷州話演唱的雷州歌,自古以來就是雷州半島地區勞動人民的精神食糧。
  • 水芹是中國南方獨有的一種植物,出自造物之手,大抵開天闢地就有了的罷,古早的時候,清亮的河水湯湯漫流,岸芷汀蘭,臨岸的淺水濕沼邊,生長著一叢叢水靈靈的青色芹菜,根株生長在沙土中,柔曼有節,莖葉在水中亭亭伸張,隨水招伏。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