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係外行星現狀:行星太多 設備短缺

人氣 120

【大紀元2019年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幾年前每找到一顆係外行星都讓科學家很興奮,隨著多個大型望遠鏡項目的啓動,現在發現的係外行星越來越多,已經不是一顆一顆地挑選了,而是從大量數據中用統計規律成批地篩選。

按照美國宇航局(NASA)的統計,目前為止確認的係外行星的行星共有4,104顆。

NASA係外行星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森(Jessie Christiansen)告訴space.com,尋找係外行星的現狀是,望遠鏡提供的符合條件的候選行星數量太大,進行進一步篩選的科學設備資源不夠用。

克里斯蒂安森說,真正確認一顆係外行星是費時費力的工作,需要用到的科研設備相當緊張,很多其它更重要的項目也在使用,研究人員大概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工作。而且,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圍繞很亮的恆星旋轉的行星,否則得不到足夠的數據進行判斷。

除了一顆一顆深入查證的方式,研究人員開始根據積累的統計數據,找到規律,確定一個標準,成批地篩選,一次性確認大量係外行星。

這正是開普勒望遠鏡在2009~2018年間曾兩次使用過的方法,共確認了2500多個係外行星。克里斯蒂安森說,這使得科學家對這些行星個體間的差異關注度降低。

可是即使如此,科學家現在認為成批篩選的方法開支都太高。

2018年4月,NASA啓動了又一個新的行星探索項目TESS,找到了10萬至30萬個候選行星,預計可以確認的係外行星數目可達1.6萬個之多。

「現在我們甚至想,這些行星都值得我們去確認嗎?」從事尋找係外行星工作有15年歷史的克里斯蒂安森說,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她深刻體會到這個研究領域的變化。

克里斯蒂安森說,現在備選的行星比科學家可用的資源多,隨著NASA新一代的行星探索項目「廣域紅外測量望遠鏡」(WFIRST)的推出,在未來十年這種情況將更加顯著。「我想我們得找到新的統計方法進行篩選」。◇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NASA機器人飛船將登陸小行星 採樣後返回
重大發現:離太陽最近宜居行星或有液態水
有驚無險  小行星再次擦地球而過
UFO迷:造訪台灣的外星人住PROXIMA B行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