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蔦松中學2019藝術展演 用紮實基本功說服觀眾

蔦松中學2019年巡迴展演6月9日在台中中山堂登場,用紮實的基本功說服觀眾。(龔安妮/大紀元)
人氣: 4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陳志達台灣台中報導)一所倡導回歸傳統藝術教育,紮根古典教學技法與精神的實驗中學,在偏鄉大放異彩。在台灣當前教育環境下,看起來很另類;然而每年的教學巡迴成果展中,這種源自東西方傳統藝術與生活的教學方式,卻能深深打動人心,紛紛探尋「這群孩子是怎麼辦到的?」

2015年,從一般國中蛻變成為台灣第一所「完全藝術中學」,為激勵孩子與展現教學的成果,雲林縣立蔦松國中暨麥寮高中藝術實驗班,透過每年的藝術展演,以近乎職業水準的技法與內涵,讓家長與孩子體會傳統古典教育的價值。2019年巡迴展演6月9日在台中中山堂登場,觀眾讚歎蔦松的孩子是偏鄉中的奇蹟,沒有華麗的包裝,惟有紮實的基本功說服了觀眾。

美術班高年級學生畫作功力令人激賞。
美術班高年級學生臨摹大師畫作功力令人激賞。(黃玉燕/大紀元)
美術班高年級學生臨摹大師畫作功力令人激賞。
「師培班」學生作品功力令人激賞。(黃玉燕/大紀元)

偏鄉教育的奇蹟  企業經理人讚:近乎職業水準

何憲崇夫婦驚訝孩子的演出,已經很接近專業交響樂團演出的水準了。
何憲崇夫婦驚訝,學生的演出已經很接近專業交響樂團演出的水準了。(陳志達/大紀元)

營造公司負責人、也是草屯國小家長會副會長何獻崇,一家6口一同觀賞了演出。

前二週才欣賞了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他說:「今天看到這場演出,能夠到這種程度,他們才高中生,我覺得很驚訝,他們已經很接近專業交響樂團演出的水準了,學校教育得很好。」

他也以企業經理人的角度提出了觀察,「整體來說,節目安排得節奏很明快,場景轉換得很快,整個管理做得很好,因為我做生意的特別會注意管理,安排得很順暢,表示平常學校整體運作,校長、老師、學生配合得很好,整體看了非常感動!」

因為小孩也就讀音樂班,何夫人廖苡涵經常參與一些畢業成果發表。她說:「今天我們看到了最精采的表演,從一開始就是驚艷,整場熱度沒有任何間斷,精采無比,我明年還要再來看。」

廖苡涵對表演者的專業讚譽有加,「太好看了,在我看過的成果發表中,她們很可能是全國第一!相當穩健,而且已經很接近職業水準了。如果我是一個舞蹈家或是團體要來選選手、看這個節目就可以了,非常的好。」

「舞蹈演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欣賞過學生展示了舞蹈「身韻、身法、技巧」的訓練,廖苡涵描述她的觸動,「原來基本功的訓練,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竟是那麼不容易。看到她們民族舞蹈的展現時,竟然是那麼出色,超出一般水平,尤其是在那麼偏鄉訓練出來的,真是很難得。」她希望政府在這個部份的推廣能夠更努力,企業資源能夠更多的進入,讓這些出色的孩子能夠有更多機會,甚至走上國際有一席之地。

落實生活教育  看到孩子的成熟與自信

蔦松中學用時間驗證古典藝術教育,對孩子有不一般的啟發。多次號召家長會支持蔦松中學的演出,台中市家長會協會第十一屆理事長吳政霆表示,蔦松中學校將實際教學內容與成果,一一的展現出來, 比想像中更為實在,讓大家看到學生實質上的進步。

他說,從孩子的面容上,看到了更多的成熟與自信心,這讓他覺得看的不僅是一場演出,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真實的展現。而這種深度的文化教育,已經起到一種內化的作用,這也是他在其他表演中,比較少感受到的,會有感動、且融入了表演環境。

吳政霆說,「相信是學校對學生生活教育的落實,進而產生的深遠影響是無與倫比的。」

沒有華麗包裝  惟有呈現紮實基本功

「這個表演看到會感動!」帶著台中篤行國小舞蹈班的孩子前來觀摩,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表示,看見蔦松從偏鄉這麼困難的地方出發,卻讓我們看到教育紮紮實實的呈現,「沒有華麗包裝,就是這樣樸實的把孩子的基本功展現出來。」

相較於許多學校的舞蹈發表會,會透過燈光、音響,及炫目的包裝演出,彭淑燕說,蔦松的演出就是告訴你,學校的訓練就是這樣,訓練上強調哪些部分,一般說的筋要開、腰要軟,真的每個都相當到位,整體看下來就是會說「讚嘆」!

帶著孩子看表演的家長深有體會說,「現在很多人都急於要有一個結果,對基本功反而忽略了。」一旁曾就讀國中舞蹈班、剛剛高三畢業的孩子說,「她們的舞蹈基本功很好,學校還有管樂團、弦樂團,這個年紀對樂曲的詮釋表現非常好。」

「蔦松可以說是實驗中學的成功典範!」彭淑燕說,學校用了幾個實驗教育體制,把這個中學教育銜接起來、繼續延伸,除了可以在國內升學,還有紐約飛天大學的援助,學生畢業後,直接就在全世界演出,就是和國際接軌。而且從這裡也看到傳統古典教育,實現了實驗教育中的多元精神,孩子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路,以及未來的發展。

藝術界的種子 從蔦松開始發芽

台中市中區區長林忠訓感謝蔦松中學為故鄉雲林發光發熱。他說,幾次觀賞演出,看到每個學生的功夫都非常扎實,學校將藝術帶給學生,讓學生有了全新改變,從內心到外表,涵養出一個藝術文化氣息,他為雲林有這樣一所學校,感到高興與光榮。

「若非從內心去陶冶,沒有哪種修煉的因素在其中,這樣的演出是很難辦到的。」林忠訓體悟到,現在許多孩子跟著流行走,並未經過深思熟慮;但是到蔦松的孩子,因為興趣加上蔦松的正規教育,讓他們的人生很小就開始收割了!而這將是一顆藝術界的種子,從雲林開始發芽,相信未來能影響到台灣的文化界。

成功的實驗教育  有興趣的孩子要加入

退休銀行經理尤登科在台北友人介紹後觀賞台中場演出,他表示:「整體上很有水準,想不到在這麼偏遠的地方能夠教導出這麼多孩子,她們有很高水準的演出。」他也描述了印象深刻的部份,「交響樂的演出水準很高,舞蹈還有其他方面都表現的很好,學校成立沒幾年能表現這樣成效,真是很有水準。」

尤登科認為,這幾年才逐漸成立的自學教育,能夠讓一些孩子發揮專長,教育不要只是通才教育,能夠適材適用,讓孩子發揮特長。尤登科說:「鼓勵有興趣的孩子家長,過來了解或是加入。」

蔦松中學校長張凱瑞表示,蔦松國中自民國99年轉型為公辦民營藝術學校後,學生人數從38人到目前的420人,這一巨大的翻轉,要感謝縣政府的支持及台塑企業的捐建舞蹈及音樂大樓,及各界的出錢出力。但一所偏鄉小學要轉型為藝術學校可謂工程浩大,目前還有美術大樓、學生宿舍及許多設備尚待建設,孩子們每年的演出費用、獎助學金,仍需各界大量挹注。

責任編輯:王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