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數字不可信?其實通貨緊縮是好事

人氣 383

通膨數字是全世界政府與企業採用的重要統計數據之一,以此為基準,決定工資協議、火車票價、水費、退休金以及觸及千千萬萬人生活的諸多項目。在政治、總體經濟上,在個人的生活與投資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為什麼通膨數字不可信?

1995 年美國參議院組成一個「消費者物價指數研究諮詢委員會」(Advisor Commission to Study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由史丹佛大學教授麥可.博斯金(Michael Boskin)帶領,目的是研究美國勞動統計局計算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可能有什麼樣的偏誤。有人懷疑統計數據誇大了通膨,而這對政府政策有重要影響。

由於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的根源仍然莫衷一是,所以通膨數據本身也成了爭議的來源。蒐集物價資訊的複雜度與困難度令人暈頭轉向,英國、美國、中國、印度、南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通膨數字都曾遭人質疑。即便電腦模型愈來愈精密複雜,但準確捕捉人類實際行為還是難如登天。其後續影響非常巨大——如果通膨數字有錯,那就代表不但政府是依據錯誤的資訊做出決策,連同我們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通膨數字不準的一個原因是原物料的漲跌未能即時反映到消費者物價指數。(Getty Images)

博斯金委員會在1996 年底匯報指出,1996 年CPI 誇大通膨約1.1%,而在1996 年之前誇大約1.3%。如果1.3%在十年期間複合計算,誤差就相當大了。這項工作的政治層面意義重大,因為該指數是用來計算退休與薪資方案的年度支付款項增幅,最重要的一項是社會安全款項。

研究結果顯示,美國政府的退休方案支出增加超過應有的幅度,更重要的是,未來預算赤字的預估值太大。結論就是,通膨估值過高,到了2006 年會讓政府赤字增加1,480 億美元,國債增加6,910 億美元。

1997 年,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證實,消費者物價指數一年誇大通膨0.5 至1.5 個百分點,他並呼籲國會做出改變。葛林斯潘表示,聯準會經濟學家的研究基本上證實博斯金委員會的研究發現,亦即CPI 一年誇大通膨至少1.1 個百分點的結論。那樣的誇大若不改變,將導致截至2006 年,會多支付給社會安全和聯邦福利方案受益人1,480 億美元。

通膨數據偏誤四大來源:

博斯金報告指出,通膨統計數據的偏誤有四大主要來源:

  1. 替代偏誤(substitution bias)。
  2. 商店替代偏誤。
  3. 品質變化偏誤。
  4. 新產品偏誤。

報告解釋到,替代偏誤出現在物價變化,以及消費者以較便宜的產品取代較昂貴的產品時。商店替代偏誤發生在消費者去價格較低的零售通路,而這些商店不在數據蒐集者採用的原始零售樣本中。品質變化偏誤發生在產品的品質有改善(例如能源效率提升或者更持久),但是並未被衡量進去。新產品偏誤發生在新產品並未納入市場籃,或者滯後很久才納入。報告提到,這些偏誤都會造成CPI 不準確。這些偏誤簡潔明瞭地說明衡量通膨的關鍵問題。

建構通膨指數的關鍵挑戰在於,我們生活在經濟快速變遷的世界,每天都有新商品問世,很難準確定義生活成本代表什麼。衡量一瓶牛奶在一段時間的變化或許容易,但是過去癌症無法治療,若發現了治療癌症新藥,這變化該如何計算?愈來愈多人購買從前不存在的商品。

品質的問題也是重大挑戰。有許多商品如今表面看似和從前相同,但是這些年來已經有劇烈改變,一個例子就是汽車。現在的汽車和過去迥然不同且經過改良,提供各種過去所沒有的便利。

當消費者用一種產品取代另一種產品時,即會出現替代偏誤。廉價航空的問世,使得航空旅行比從前便宜許多。這些由服務完全相同,但價格較低的產品取而代之的消費,卻可能沒有被數據蒐集者測量到,結果就是CPI 過度增加,市場的實際狀況卻無以佐證。

要解決商店替代偏誤,可將新商店納入指數物價數據蒐集者採用的零售商店樣本中。一家商店的價格可能比另一家商店更高或更低,而選錯商店可能影響到指數的數字。現在挑戰又隨著網路購物而增加,因為只仰賴實體零售通路可能大幅高估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因為大家都知道,網路上的價格通常比實體零售商店要低廉許多,亞馬遜(Amazon)的價格在在說明這一點。交付貨物的型態也很重要,購買實體書籍通常比用電子傳輸後在iPad 上閱讀昂貴許多。但商店替代偏誤最大的影響在於,造成CPI 低估了購物者從產品品質改善以及新產品過剩所獲得的好處。

我們正處於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的衡量結果被世界各國的政府與領袖用在重要決策上,影響到千萬人的生活。不過,通膨的衡量工具(如CPI)在調查編製上有著重重困難,因此不能可靠且準確地反映物價變化。

另一方面,不是只有通膨數字在成長,薪資與所得也會上升。此外,科技進步造成產品與服務的價格下跌,結果就是通貨緊縮。相對於所得,產品與服務的價格持續在下跌著。因此,不管通膨數字說了什麼,大家的情況還是比過去好,而且生活將持續改善。

<本文摘自通膨的真相:透視物價漲跌、利率升降背後,你我誤解最深的經濟現象,商周出版>

通膨讓荷包縮水 每年通膨目標2%的由來
史上最嚴重通貨膨脹有多慘?
安倍:日本消費稅將提升至10%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防通貨緊縮 歐洲央行率先採負利率
物價凍漲  意大城巿陷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風險增 ECB邁向購債
德媒:擔心通貨緊縮 北京準備再次降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