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稱美經濟重新擴張為時不遠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23日訊】華爾街日報週二刊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專文,以歷史角度分析(一九九0年代)後泡沫破滅時期,美國經濟的可能走勢及貨幣政策居間的角色。傅氏認為,此次美國經濟屬溫和衰退並將很快重拾擴張步伐,美國聯準會也會提早因應即將來臨的經濟復甦,俾以避免發生通膨危機。

傅利曼表示,對於一個經濟學家而言,美國一九九0年代的情況與美國一九二0年代及日本一九八0年代之間,存在著奇妙的相似點,這三個時期皆因科技變革造就非凡的經濟成長,導致各界競相談論「新紀元」的到來,終至觸發股市大多頭走勢。但三個所謂的新紀元最後全以股市崩盤(投資泡沫破滅)告終,一九二?年代緊跟著發生的是美國大蕭條,一九八?年代隨之而來的則是日本經濟停滯及一再發生的經濟衰退。

現在的問題在於,一九九?年代美國投資泡沫破滅後,經濟將走向何方?同時探究在三個時期中,貨幣政策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傅氏剖析,三個時期中的前十年,經濟成長極為相似;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九年美國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每年成長三.三%,一九八?至一九九?年日本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達三.七%,一九九?至二000年美國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亦達三.二%。

不過,在前二次時期之中,隨之而來的經濟後果卻相當的不同。前者令美國發生史上嚴重的經濟大災難,後者日本則是出現經濟停滯。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美國GDP挫幅逾三分之一,直至一九三七年才又返回一九二九年的景氣循環高點。日本方面,初期GDP先是跌落景氣循環的高點,期間長達兩年,之後雖出現緩步成長,但走勢高度不穩定。

美國大蕭條最壞時期(一九三三年)失業率最高飆至二五%,其後至一九四?年期間平均失業率亦有一八%。日本方面,失業率從未達到兩位數以上,雖然這是因為引用數據及國情因素使然,導致日本失業率有低報的情況,但即便是以美國的方式提供預測數據,日本一九八?年代經濟不景氣時期的失業率也絕不可能衝高至二五%。

傅利曼接著提及三個時期股市多頭的相似點,他表示,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九年,美股勁揚三三三%,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九年,日股大漲三八七%,一九九四至二???年,美股狂飆三二?%。但在前兩個時期中,股市多頭結束後的美日股市空頭走勢就稍有不同,一九九?年代初期,日股跌幅為五五%,遠低於美股在三?年代的八成,不過日股整個一九九?年代長期處於不振,直至最近又呈大幅下挫,美股則在一九三三年觸底後迅速反彈。

貨幣市場方面,傅氏指出,三個股市多頭時期貨幣供應皆呈穩定的快速成長,但以日本為最,一九八?至一九九?年,日本貨幣供給每年平均成長九.一%,高於美國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九年的三.九%及一九九?至二???年的四.一%。日本較高的貨幣供給額成長率,可能是其投資泡沫較美國發生的二次更為嚴重的原因。

三個投資泡沫破滅後,政府的貨幣政策則有更大的差異,一九二九景氣循環高點至一九三三年低點,美國貨幣供給一共減少逾三分之一。日本在景氣循環高峰後一年的貨幣供給減幅僅?.二%,接下來二年平均每年還告成長二.五%。此次美國經濟衰退,自景氣高點後的五季期間內,貨幣供給額成長率已逾一一%。

傅氏認為,上述貨幣供給額成長率的差異,即為美國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經濟活動萎縮較日本嚴重的主要原因,這亦可顯示,此次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將不若前面兩次例子來得嚴重。

貨幣政策與經濟走向的關係不僅限於上述三個實例,每次經濟衰退皆會伴隨或在貨幣市場崩潰之後發生。

如同其他熟悉貨幣學的學者一樣,央行官員當然已記取這些歷史教訓,所以美國自二次戰後迄今雖然曾發生數次類似的危機,但從未再度發生如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聯準會在葛林史班的帶領下,現仍以歷史為殷鑑,傅利曼表示,這是足以深信現階段經濟衰退將屬溫和,且將很快就能開啟擴張的理由。

但傅氏也警告,未來情勢將如何發展,端視貨幣政策的因應,儘管為了對抗經濟萎縮及因應九一一事件,現階段貨幣供給額成長率逾一?%有其施行的依據,但持續以相同的速率增加貨幣數量,終將使通膨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然而,傅利曼認為,聯準會當初已經就經濟走疲先發制人,所以他相信在經濟復甦時,聯準會依舊會提早因應,以避免可能的通膨危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胡少江:銀行坏債——摧毀中國經濟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1/23/2002)    
  • 大陸最近可能調降利率25個基點 (1/23/2002)    
  • 微軟IBM和北電網絡公布第四季度業績 (1/23/2002)    
  • Sun微系統公司能經得起嚴峻考驗嗎? (1/23/2002)    
  • IMF博士:大陸經濟面臨12年來最嚴峻挑戰 (1/23/2002)    
  • 英國央行官員警告人為削弱英鎊強勢 (1/23/2002)    
  • 台灣經濟漸漸擺脫蕭條 出現復甦跡象 (1/23/2002)    
  • 評論:思科神話能否延續? (1/22/2002)    
  • 【紀元專欄】劉曉波: 中共吹出的中産泡沫 (1/22/2002)    
  • 【紀元專欄】林保華: 中國的金融風波敏感症 (1/22/2002)    
  • 四處電傳他人文章或圖片可能侵犯著作權法 (1/22/2002)    
  • 紐約市職訓局長吳貝貝願為華埠提供協助 (1/22/2002)    
  • 工商企業高度肯定內閣有助未來拚經濟 (1/22/2002)    
  • 受捐款超過30億美元 阿富汗政府表示滿意 (1/22/2002)    
  • 蓋茨2001年拋售股票創紀錄 (1/22/2002)    
  • 聚焦大陸未來10年8大賺錢熱點 (1/22/2002)    
  • 外資企業成為北京經濟成長主要力量 (1/22/2002)    
  • 英國金融機構呼吁降低英鎊匯價挽救出口 (1/22/2002)    
  • 海平面頻升高廣東需27億加固堤圍 (1/21/2002)
  • 相關新聞
    海平面頻升高廣東需27億加固堤圍
    英國金融機構呼吁降低英鎊匯價挽救出口
    外資企業成為北京經濟成長主要力量
    聚焦大陸未來10年8大賺錢熱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