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外資撤離大馬反倒是中小企業發展良機

標籤:

【大紀元10月14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毓平吉隆坡十四日專電)政治大學副校長司徒達賢指出,馬來西亞目前正面臨二、三十年前台灣狀況,外資大量轉移到大陸,而使當地中小企業陷入困境。但是這也無疑帶來突破現狀的發展良機。

他說,當年外資撤離時,台灣中小企業卻憑著本身的信念、人才技術和社會環境生存下來。接著提高生產力與素質,又把產品成本降低,反而增強國際競爭力。

他是在馬來西亞政大校友會邀請下,前來吉隆坡近郊的加影鎮,為新紀元學院的「政大教室」主持推介禮,並主持第一個專題演講。他的講題是:「中小企業的成長策略」。

「政大教室」是校友會策畫與新紀元學院合作舉辦的學術講座。有意把母校豐富的文化、多元與專業的學術資源與經驗,引進到大馬的華社,並拓展大馬華社在各領域內的視野。

對於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司徒達賢指出,經營者必須在策略上多作考量,在鑑定了發展的需求後,再進一步探討成長的方向,即選擇在同一行業內的成長、垂直整合程度的提升、海外經營或多角經營。

在從同一行業內成長的角度去看,經營者必須考量新產品的推出、新市場開放、生產規模擴大與同業間的水平合併等因素。

他提到台灣在教育自由化後,曾使一百四十間大專學府在招生的問題上遭遇難題。因此大家唯有放棄主導權而合併。

因此他說,如果考慮垂直整合程度的提升,其中的因素就包括了選擇那個垂直整合方向、規模是否配合、人才與管理能否配合和市場機能轉變為內部管理制度等。

而在海外經營方面,他認為企業必克服的問題包括跨區管理與控制問題、各功能單位間的介面問題、有無週邊企業配合、人員管理與法令適應等。

最後他強調,除非企業有多餘資源、原有的企業已無努力空間、有足夠經營管理人才和資源分配,以及規畫控制制度重新設計,否則,企業就應避免多角經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5月工業利潤增速大幅放緩 凸顯經濟困境
消息:中國國企設年薪上限 要求員工退薪
Fed壓力測試:美大型銀行都可抵禦經濟動盪
中國汽車供應鏈加快出海 分析:規避歐美制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