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十多歲單身女郎日增引起各方關注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訊】在新加坡,大部分三十多歲的單身女郎有「不太熱中結婚」的趨勢,這些日增的「黃金單身女郎」群現象,對結婚率和生育率日減的新加坡社會,已成為人們的一個「話題」和政府關注的對象。

据中央社報導,新加坡社會發展和體育部日前發表一份家庭觀念調查報告發現,新加坡大部分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並不熱中結婚。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甚至越發覺得單身比結婚好。其中,年齡介於二十歲至二十九歲的單身女性,有八成認為結婚比較好;可是當她們步入三十至三十九歲的年齡層,認為結婚比較好的單身女性比率,則下降到四成八。

在富裕而現代化的新加坡,仍保留相當保守和傳統觀念的社會,習慣於把各式各樣的標籤貼在不同的社群身上,例如那些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往往就被刻板定型為「單身主義者」、「要求太高和過於挑剔」、「事業心重」、「經濟獨立無需依賴伴侶」...。

一位社會學者指出,這樣的定型方式其實過於簡單化。因為這些「特徵」不論什麼年齡和性別,都可能因為「事業心重」或「要求高」而錯過終身大事,而不獨為三十多歲女性的「專利」。

  他表示,三十多歲的女人找不到伴侶,問題不一定出在女性身上。首先,新加坡的社會為女性定下了一些無形的標準,認為她們應該要在三十歲前結婚才「正常」和「合理」。可是,社會上對男性卻沒有同等的要求。難怪有人打趣說,單身男性和女性的「有效期限」不同,女性可能只有三十年,而男性可能是無限期有效。

新加坡的一些輿論指出,三十歲對一個女性來說,雖然不算是黃金年華,但通常也還是個有所憧憬與期待的年齡。可是在傳統和保守的東方社會例如新加坡,女人一過了三十歲,又還沒有結婚生子,社會就把她們當成一個「問題」來關注和討論。

綜合各方的意見,超過三十歲的新加坡女性對結婚意興闌珊,主要原因不出以下幾點:

第一,很多單身女性將黃金年華都奉獻給事業,歲月蹉跎,芳華虛度,錯過結識異性和發展成為理想伴侶的機會﹔

第二,單身女性年齡一超過三十歲,她能選擇的終身伴侶機會顯著減少﹔

第三,社會上普遍認為三十多歲已過了適合結婚和生子的年齡,造成在這個年齡層的單身女性,對成家不再那麼熱中和積極。

  負責這項調查的新加坡「重親情,享天倫」工作委員會表示,他們今後所面對的挑戰之一,是如何讓社會更能接受在三十歲過後結婚生子的觀念。

工委會主席、也是總理公署兼社會發展及體育部政務部長曾士生就認為,時代已經劇烈改變,社會觀念不應停滯不前。如今,人類平均壽命延長,即使三十多歲才成家,「問題不是很大」。他認為,新加坡社會應該接受「三十多歲結婚還不算太遲」的觀念。

  不過,他也瞭解,傳統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新加坡社會首先能做的,就是解除貼在三十多歲單身女性身上的標籤。

 社會學者認為,新加坡社會應該先把這個「有效期限」的標籤撕下,消除對單身女性的成見,並認清女性在三十歲以前不結婚的原因不一而足,不一定就是她們個人的選擇。男性選擇年紀輕的伴侶、社會不接受老妻少夫等都是部分原因。

  當今的新加坡,人們不結婚生子已經成為政府所面對的一項頭疼問題。過去,政府常以美滿家庭的廣告畫面作為宣傳招數,嘗試打動單身者的心。可是事實證明,這些方法起不了作用,反而為單身女性添加社會壓力,使她們成為被指指點點討論的對象。

  要消除社會對單身女性的偏見,讓大家相信女人三十還是有大好年華。很多新加坡人期望高效率的政府既然花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調查,就應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鼓勵單身者接受「遲婚總比不結婚好」的觀念,和消除社會對單身女性的偏見。

  在地小、人少的新加坡,政府近來為人民結婚率和生育率不斷降低而憂心忡忡。不論是大學畢業生或非大學畢業生,無論是男性或女性,保持單身的人數已節節上升。為了改善問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獎勵和輔導配套措施。例如:

許多新加坡年輕人投訴他們工作後沒有時間社交。教育部開始探討如何提供額外的資源讓大學建設更多的宿舍,以鼓勵更多的大學生住進宿舍,提高他們認識異性的機會。

另外,為了鼓勵年輕情侶早日成家,那些在二千零一年十月起首次向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申請四房式國民住宅的年輕夫婦,可分兩次繳付房價兩成的訂金。

新加坡政府努力營造結婚和生育的理想環境,最終目標不外乎要鼓勵年輕情侶儘早結婚、年輕夫婦好好「做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關稅致生產轉移 沃爾沃電動車推遲對美交付
美宗教自由報告揭露中共攻擊神韻
玻利維亞士兵占領中央廣場 總統稱面臨政變
Fed壓力測試:美大型銀行都可抵禦經濟動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