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文官俑”的發現和介紹

人氣 11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1月3日訊】2000年7月,省考古所和秦俑博物館聯合組建的考古隊,在秦始皇陵封土的西南角,發現了一個大型陪葬坑。經過一年多的發掘,令人惊喜的是,這里竟是考古學家們一直苦苦尋找的“秦王朝的中央机构”之一,這是自1998年鎧甲坑發現后秦始皇陵區又一重大考古發現。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此乃治國之根本。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來說,也自不例外。秦兵馬俑發現后,轟動了海內外,這個龐大的地下軍陣所展現的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的國威与軍威,令世人震撼。但令人遺憾的是,秦兵馬俑皆屬“武”類,我們所發現的六、七千件秦俑中,居然沒有一個文職人員,難道偌大的秦王朝真是“武夫”的世界嗎?另外,秦王朝的中央机构在哪里?這些對于考古學家們來說,一直是個解不開的謎。

圖為必恭必敬的文官俑

這一尷尬的處境在2000年7月終于有了改變———

石榴園發現陪葬坑

2000年初,秦始皇陵園考古勘探進入全面普探階段。同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秦陵封土西南角的果農石榴園里發現了一個神秘的陪葬坑,當時一切還不是十分明了,根据以往的經驗,离始皇陵封土這么近,不會沒有“好東西”。銅車馬不就是在封土邊緣發現的嗎?

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古鑽探,這個被編號為K0006陪葬坑的基本形制已經摸清:其平面略呈“中”字形,東西走向,由斜坡道和前后室組成的地下坑道式土木結构陪葬坑,總面積144平方米。坑內壁面皆嵌廂木,地鋪木地板,坑上則覆蓋著長方體的棚木,其上再加蓋蘆席,蘆席上覆土。斜坡道平面呈梯形,寬3-4.6米,長12米;前室南側有一長4米、寬2.9米的廂房;后室則呈矩形,長20.6米,寬3.8米。從鑽探的情況看,前室里有彩繪的陶俑,后室發現馬的骨骼。

發現的這些彩繪的陶俑和兵馬俑有什么關系呢?石榴園里的這個陪葬坑又是一個什么性質呢?為什么它离秦始皇這么近?一切都還是未解之謎。

7月本就是一個噴火的季節,文物工作者的心中涌動著一股激動与喜悅之火。考古發掘工作就是在這樣一個流火的季節里開始了……

唯一未被火焚的陪葬坑

根据文獻記載,秦始皇陵原有許多异常宏偉的地面建筑,但均毀于大火。截止目前,考古工作者在秦陵的附近已勘探出了180個左右的陪葬坑,其中陵園里面大約有60多個,根据現在發掘的情況看,均有火燒的痕跡。

歷史上關于秦始皇陵被焚毀有三种說法,普遍認為是毀于項羽之手。項羽入關后,由于時間倉促,雖未能對秦始皇陵進行大規模的盜掘,但縱火焚燒了秦陵的地面建筑;另外兩种說法則認為是地下的沼气導致的自燃或是秦代的一种葬儀。考古工作者曾在秦陵一個陪葬坑的過洞里發現一個土坯的爐子,据說,這可能是引火的爐子。

K0006陪葬坑的發掘使秦陵毀于火的說法多少有了一些反面的佐證。因為在整個發掘過程中,絲毫沒有見到火燒的痕跡。這也是目前陵園已發現的唯一一個沒有被焚毀的陪葬坑,它的結构遺跡保存較好。

12件陶俑都是“長官”

9月12日,記者驅車赶往K0006陪葬坑進行采訪。在四周石榴園的一片綠色中,60万元專款搭建的白色保護大棚格外顯眼。

走進大棚,一股濕濕的泥土气息迎面扑來,讓人有了和千年前的古人對話的意境与向往。据考古工作人員介紹,在這個陪葬坑的前室里共出土了12件陶俑,其中有8件文官俑,四件御手俑。這12陶俑皆戴紅色的“臃頸”(圍巾),穿交領右衽長袍,足登方口翹尖長履,從服裝形制上看与兵馬俑差別不大。值得注意的是,這12件陶俑全都戴著單板或雙板的長冠,都是“當官的”。

秦俑坑出土的大批兵馬俑則只有一部分戴冠,不同的冠式代表著不同的地位。秦代共有20等爵,但從秦俑目前的發現來看,我們現在只見到了四种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不戴冠,戴單板冠,戴雙板冠和將軍。按記載,7級以上就為上爵,而戴雙板冠是8級爵位,可見這個陪葬坑中出土的俑的級別是很高的。

這12件陶俑有10件是一字向北俯倒,一件位于前室的東壁,面西而立,另一件則獨自站立于南側廂房,這件俑戴雙板冠,留著八字小胡,發式和其余11件有著明顯的區別,顯然是這個俑坑的“領導”,一個人獨享著一間辦公室。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位“領導”的表情極其特殊,從正面看,面色嚴肅,一臉的威儀。而側面觀之,則會發現他嘴角含笑,滿心歡喜狀。至于那些文官俑,也是表情不一,有的心事重重,似乎前途未卜;有的則暗自竊喜,像是剛剛得到了一點小利;有的滿怀憤懣,是對小人得志的那种憤懣;有的則表情平靜,一副超脫的姿態,事不關己,高高挂起……顯然他們同朝為官,但卻是各怀心事,各打各的小算盤。

“首腦机關”顯山露水

在剛開始鑽探時,限于資料,考古工作人員認為這個陪葬坑僅是一個馬廄坑而已,這里可能供養著供秦始皇乘御狩獵的御馬。至于陶俑,就是飼馬人。但隨著發掘的不斷深入,這一觀點漸漸被否定。

按《禮記》記載,古時西南為“奧”,這里往往是尊者或長者所居住的地方。從所出土的文官俑看,他們的右腋下都挂著模擬的陶削(小刀,用以刮掉竹簡上的字)和長方形的袋囊,里面用以放置磨刀石。而俑的左臂肘与腰間有一圓孔,原似夾有東西,應為竹簡等物。這种形制的秦俑也從來沒有發現過。出土的文官俑皆雙手籠于袖中,做立姿態,整體看上去畢恭畢敬,一副隨時待命的樣子。皇上有什么旨意,他們馬上就會拿出竹簡,記載下來,如果寫錯則立即會用“削”刮掉重寫。這些文官俑可能就是早期的“公務員”吧!

在南側廂房,考古工作者還發現了四件“銅鉞”,刃部鋒利,有竹柄的痕跡。“鉞”從原始社會開始,就具“代表”和“象征”之意,儀仗隊里經常可見斧鉞之物,它往往象征君權神授、軍事征伐。在執行刑罰時,有“鉞”則可先斬后奏。在兵馬俑中,我們也僅在2號坑發現過一件“鉞”。

秦始皇陵周圍的陪葬坑均是某种机构的象征,經過專家認證,這個陪葬坑是秦代的三公九卿中的廷尉,是掌刑辟、主刑罰的要害机构。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備的官僚政治机构。秦代的中央机构以三公九卿為首腦。遺憾的是,自1974年秦兵馬俑發現以來,我們就一直沒有找到這些關鍵性的机构,直到K0006陪葬坑發現才有所改變。

留有被盜痕跡

經過清理發掘,在K0006陪葬坑的壁底部發現了淤泥7層,西高東低,由此可見,該坑曾進水7次,致使秦俑的彩繪受到了很大的污損,而且后室的馬骨也被沖得凌亂不堪。有關部門專門請了一位研究馬的專家進行辨認,估計這里共埋了不下20匹馬,都是殺死后放置進去的,目前已清理出了9匹馬的骨架,其中有一匹馬有閹割的跡象。在前室里,還發現了一架木車,但破損極為嚴重。

這個俑坑,也發現了被盜的痕跡。坑里的一個文官俑的背部,有一個明顯的榔頭砸的小坑,估計這是盜墓人在里面尋寶的印記。這個俑坑出土的器物并不是十分丰厚,在前室眾俑的前部有一塊空地,按照常理,在“辦公”區域,不可能沒有“東西”出現,可是經過多次清理,也沒有發現任何哪怕是一個很小的物件,估計已遭到盜墓人的“毒手”。

秦始皇陵耗時30余年,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工程之一,地面上有高聳的封土,連綿的城垣,雄偉的宮殿廟宇,地下有穿三泉而建的地宮。雖然屢經世事更迭,往日盛況空前的陵園在地面上几乎蕩然無存,但那深邃而神秘的地下世界始終對這個世界充滿著誘惑。從兵馬俑的發現到銅車馬的出土,從鎧甲坑的問世到百戲俑的露臉,始皇陵以它不斷出土的絕頂文物令世界為之矚目。

盡管還有一些專家對這個新發現的陪葬坑的性質還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這次K0006陪葬坑的發掘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秦俑永久的魅力,相信不遠的將來,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秦始皇”將不斷掀起他神秘的面紗。

北美大紀元(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500年前的印山木槨長蘑菇
世界最豪華火車在印度 如移動式五星級飯店
飛機遇到亂流的風險有多大? 應該擔心嗎?
日本香川讚岐滿濃公園百花爭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